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藥,8個誤區要避免

寶寶生病了, 吃藥在所難免, 如何給寶寶喂藥成為爸爸媽媽們經常談論的話題, 似乎家家各有奇招, 但要注意的是, 給寶寶喂藥千萬不可大意哦, 用藥和藥量錯誤, 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呢。 下面爸爸媽媽給寶寶喂藥經常犯的8個錯誤, 你犯了嗎?

錯誤1: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喂藥

寶寶怕苦, 特別是中藥難聞的氣味總是讓寶寶死活不張口。 一些媽媽在軟泡硬磨沒辦法後, 只好選擇捏住寶寶的鼻子強行灌下去, 這種方式很容易使寶寶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 一旦發生這樣的危險, 家長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

Advertisiment
用雙手環抱寶寶腹部, 使之背緊貼你的腹部, 用力擠壓患兒腹部, 同時使之彎腰, 反復幾次, 以期排除氣道內異物。 如果無效, 要立即送醫院。

錯誤2:給寶寶幹吞藥片

一般吃藥都是喝水服用, 但一些媽媽眼見寶寶水喝下去了, 但藥片還在嘴裡, 於是就要寶寶幹吞藥片。 幹吞的藥片雖然不在嘴巴裡面了, 但藥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損害消化道黏膜。 所以還是喝水用藥比較好, 如果寶寶學不會連著水吞咽藥片, 就需要媽媽多花心思教導。 確實困難, 也可以把藥片碾碎小片, 有助寶寶吞咽。

錯誤3:欺騙寶寶藥物味道就像糖果

媽媽想盡辦法讓寶寶吃藥, 通常會哄說藥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樣甜甜的。 雖然通常寶寶吃下去以後才知道媽媽是騙人的,

Advertisiment
但畢竟有些兒童用藥確實會迎合孩子口味, 添加甜味。 但這個善意的謊言很容易會讓寶寶誤以為藥和糖是一個概念, 誤以為藥是糖而亂吃。

錯誤4:任意加大或減小藥量

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小藥箱, 很多時候都是家長自己充當“醫生”來給寶寶配藥。 但有些家長求愈心切, 認為加大用藥劑量能使病症早日獲愈, 便盲目給寶寶加大服藥劑量。

用藥劑量大, 其毒副作用也越大, 嚴重的會導致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而有些家長見幾天用藥沒療效, 於是頻繁更換其他藥物, 這樣的做法不僅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 而且還會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 使治療更趨複雜化。 還有些家長給寶寶服藥隨意性大,

Advertisiment
想起就喂, 忘了也無所謂, 結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 而且還容易引起細菌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 這些都是家長們應該警惕避免的。

錯誤5:過長時間吃藥

寶寶感冒, 媽媽認為是小事, 便自己找藥給寶寶吃, 一連吃了好幾天, 病情好像都沒有好轉。 像這種情況, 吃某些藥已兩三天還未見好轉, 便應該不要再吃了, 很可能寶寶的病症非表面看來那麼簡單, 須儘快帶他去看醫生。 不然有可能延誤有效的治療期或者使疾病惡化媽媽都不知道呢。

錯誤6:盲目應用退熱藥

新生兒及嬰兒比較容易發熱, 這是因為新生兒和嬰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 環境溫度改變或喂水不足時也會出現發熱的體征, 但家長千萬不能因此而喂小寶寶吃退燒藥,

Advertisiment
部分退燒藥如阿司匹林、小兒退熱片、APC等都是新生兒的禁用藥。

處理嬰幼兒發熱的最好辦法是採取物理降溫退燒和多喝水, 如打開包被暴露肢體、用濃度不超過30%的酒精擦洗頸部及手腳掌心、枕冷水袋等。 高燒不退的寶寶應立即送院就醫, 聽從醫生指示服用藥物。

錯誤7:擅自分享處方藥

看上去症狀相同的病情卻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即使同一個寶寶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 在給寶寶使用相同的處方藥之前, 也要請醫生檢查, 告訴醫生你手頭現有的藥品, 讓他來作判斷。 所以家長不能因一時之懶而擅自分享藥物。

錯誤8:沒有依照指示喂藥

一些糖漿類藥物服用前要先搖勻;某些鹼性藥物更不能與果汁同時服用,

Advertisiment
因為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質, 可使許多藥物提前分解, 或使糖衣提前溶化, 酸堿中和會使藥性大減;不能用牛奶給寶寶服藥……這些服藥原則家長應該要提前瞭解, 如果沒有按照指示服藥, 會對藥物療效造成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