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雞蛋 並非多多益善

1-3歲的寶寶正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此時他們需要的營養往往比任何時候都多。 所以, 媽媽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餵養寶寶的方法, 給寶寶打下良好的基礎。

餵養誤區一:吃雞蛋多多益善

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 尤其富含寶寶生長發育最需要的優質蛋白, 所以很多家庭(尤其有老人的家庭)喜歡天天給寶寶吃雞蛋

誤區調整:6個月前的寶寶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 雞蛋中的白蛋白經過腸壁直接進入到血液中, 刺激體內產生抗體, 引發濕疹、過敏性腸炎、喘息性支氣管炎等不良反應。 另外, 過多吃雞蛋會增加消化道負擔,

Advertisiment
容易引起蛋白質中毒綜合征, 發生腹部脹悶、四肢無力等不適。

寶寶餵養建議:半歲至1歲的寶寶最好只吃蛋黃, 每天不能超過1個, 1歲半至2歲的寶寶隔日吃1個整雞蛋, 待2歲以後才可每天吃1個整雞蛋。

餵養誤區二:牛奶+雞蛋=最營養早餐

牛奶和雞蛋一直擺在營養頭號位置, 所以牛奶+雞蛋成了最搭的營養早餐, 也成了寶寶每日的必備早餐。

誤區調整:長期讓寶寶吃單一的食品種類, 不僅讓寶寶得不到全面的營養, 還會讓寶寶排斥接受新食物, 養成挑食的壞毛病。

寶寶餵養建議:營養品質好的早餐包括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 包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品質為一般, 只包含一二部分的屬於品質差的早餐。

Advertisiment
穀類食品, 如饅頭、麵條、稀飯等, 對寶寶的身高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餵養誤區三:湯比肉有營養

很多媽咪認為湯比肉的營養要好, 如果自家寶寶不愛吃肉只愛喝湯, 就用湯泡飯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可是, 長期下來, 喝了很多湯水的寶寶居然患有輕度的缺鐵性貧血。

誤區調整:湯水雖然味道鮮美滋潤, 但湯中所含的蛋白質僅是肉的10%, 脂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不多。 另外, 湯泡飯這種吃法, 使食物的消化少了咀嚼過程。 如果食物不經充分咀嚼就囫圇吞下, 時間長了, 寶寶容易得胃病。

寶寶餵養建議:雖然湯中的營養比不上肉, 可湯能刺激胃液分泌, 增加食欲, 幫助消化。 因此, 最適宜的做法是讓寶寶湯肉一起吃,

Advertisiment
飯前半碗飯後半碗。

餵養誤區四:蔬菜水果去皮吃

相信這個誤區絕大多數家庭都會存在, 就是認為蔬菜瓜果的皮殘留有農藥, 是不衛生的, 一定要去掉皮才能食用, 如蘋果、番茄及一些瓜類蔬菜。

誤區調整:殊不知在你去掉皮的同時, 也去掉了很多營養物質。 其實蔬菜連皮煮湯很有營養, 菜葉比菜梗有營養, 而蘋果皮中含有大量鐵質和膳食纖維。

寶寶餵養建議:如果你擔心水果蔬菜殘留農藥, 建議用洗米水充分清潔蔬菜水果表皮以後, 再連皮食用或烹飪。

餵養誤區五:多吃魚鬆營養好

魚鬆看上去營養豐富, 口味又好吃, 寶寶也很喜歡吃, 所以很多父母認為可以給寶寶多多食用。

誤區調整:研究表明, 魚鬆中的氟化物含量非常高。

Advertisiment
寶寶如果每天吃10~20克魚鬆, 就會從魚鬆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 加之從飲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 每天攝入量可能達到20毫克左右。 然而, 人體每天攝入氟的安全值只有3至4.5毫克。 如果超過了這個安全範圍, 氟化物就會在體內蓄積, 時間一久可能會導致氟中毒, 嚴重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生長發育。 另外多吃魚鬆還會導致寶寶鈉鹽攝入過多, 影響腎臟的發育。

寶寶餵養建議:平時可把魚鬆作為一種調味品給寶寶吃一些, 但不要作為一種營養品長期大量給寶寶食用。

餵養誤區六:多吃肝臟補維A

有父母覺得, 動物肝很有營養, 又含有很多維生素A, 便每天弄給寶寶吃。

誤區調整:研究表明, 肝臟具有通透性高的特點, 血液中的大部分有毒物質都會進入到肝臟,

Advertisiment
因此動物肝中的有毒物質含量要比肌肉中多出好幾倍。 除此之外, 動物肝中還含有特殊的結合蛋白質, 與毒物的親和力較高, 能夠把血液中已與蛋白質結合的毒物奪過來, 使它們長期儲存在肝細胞裡, 對健康有很大影響。 其實, 動物肝只吃上很少的量, 就可獲得大量的維生素A並儲存於肝臟。

寶寶餵養建議:未滿1歲的寶寶每天需要13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1~5歲每天需要1500國際單位, 相當於每天吃12至15克動物肝已足夠。 但是因為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維生素, 可以儲存在體內, 所以不必天天吃, 只要一個星期吃一次就可以。

餵養誤區七: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增強抵抗力

市場上牛初乳和蛋白粉的功能被宣傳誇大了N多倍, 乃至有些父母認為:牛初乳和蛋白粉是絕佳補品,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吃得越多,寶寶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得病。

誤區調整:給寶寶多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否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絕對不能拿它取代母乳餵養寶寶。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食用時容易加重肝腎負擔,父母不應該常給寶寶吃蛋白粉,更不能用它代替乳品。

寶寶餵養建議:藥補不如食補,營養飲食+鍛煉才是提高寶寶免疫力的上策。

餵養誤區八:零食是垃圾食品

多父母視零食為垃圾食品,擔心寶寶吃了零食後影響他們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拒絕給寶寶吃任何零食。

誤區調整:零食不等同於垃圾食品。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如炸物、薯片、雪糕等。而對於一些有營養的零食,專家建議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可以給寶寶適量攝入,補充體內營養成分。如麵包、蛋糕,脆餅、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堅果類。

寶寶餵養建議:給寶寶吃零食時要適量、適時(最好在兩餐飯中間當加餐吃)。

給寶寶定制食譜 媽咪掌握五原則

一、食物品種應該怎麼選擇

1歲後,寶寶身體生長發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素,要保證足夠營養素的攝取,必須給寶寶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因此,給寶寶的食物搭配要合適,要有幹有稀,有葷有素,飯菜要多樣化,每天都不重複。

比如,主食要輪換吃軟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餛燉、發糕、麻醬花卷、菜卷等,給寶寶準備飲食時要注意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用肉、豆製品、蛋、蔬菜等混合作菜,一個炒菜裡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還可在午飯或早點時吃些蒸胡蘿蔔、鹵豬肝、豆製品等,以刺激寶寶的食欲。

二、食譜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是什麼

1歲以後的寶寶,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他們吃的食物可能已經和大人一樣了,但因為他們牙齒尚未發育完全,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就會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因此,1歲以上的寶寶,不一定能從固體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權威兒科組織建議,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每天大約需要給寶寶提供奶類500毫升。

三、什麼樣的口味更適合寶寶

給寶寶準備食物不能根據大人口味的喜好來做,而要以天然、清淡為原則。添加過多的鹽和糖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損害其功能,並養成日後嗜鹽或嗜糖的不良習慣;添加調味品、味素及人工色素等尤為不宜,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四、怎樣烹調才能適合寶寶

給寶寶烹調食物時,要注意適合寶寶的消化功能,避免油膩的,過硬的,味道過重的,辛辣上火的。但是也不必刻意煮得過軟,菜切得過細。實際上這個階段寶寶的咀嚼能力已經得到長足發展,應該鼓勵寶寶儘快適應成人的食物。

同時,烹調上注意幹稀、甜鹹、葷素之間合理搭配,以保證能為寶寶提供均衡的營養,此外,還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寶寶的食欲。

五、各餐營養比例應該怎樣搭配

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營養比例,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一般為早餐占25-30%,午餐占40%,午點占10-15%,晚餐占20-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製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進食量應高於其它各餐。

因為,寶寶已活動了一個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另外,寶寶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也很大,需要多補充些蛋白質。

乃至有些父母認為:牛初乳和蛋白粉是絕佳補品,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吃得越多,寶寶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得病。

誤區調整:給寶寶多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否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尚無定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絕對不能拿它取代母乳餵養寶寶。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食用時容易加重肝腎負擔,父母不應該常給寶寶吃蛋白粉,更不能用它代替乳品。

寶寶餵養建議:藥補不如食補,營養飲食+鍛煉才是提高寶寶免疫力的上策。

餵養誤區八:零食是垃圾食品

多父母視零食為垃圾食品,擔心寶寶吃了零食後影響他們的健康和生長發育,拒絕給寶寶吃任何零食。

誤區調整:零食不等同於垃圾食品。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如炸物、薯片、雪糕等。而對於一些有營養的零食,專家建議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可以給寶寶適量攝入,補充體內營養成分。如麵包、蛋糕,脆餅、花生、瓜子、開心果、榛子、核桃等堅果類。

寶寶餵養建議:給寶寶吃零食時要適量、適時(最好在兩餐飯中間當加餐吃)。

給寶寶定制食譜 媽咪掌握五原則

一、食物品種應該怎麼選擇

1歲後,寶寶身體生長發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素,要保證足夠營養素的攝取,必須給寶寶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因此,給寶寶的食物搭配要合適,要有幹有稀,有葷有素,飯菜要多樣化,每天都不重複。

比如,主食要輪換吃軟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餛燉、發糕、麻醬花卷、菜卷等,給寶寶準備飲食時要注意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用肉、豆製品、蛋、蔬菜等混合作菜,一個炒菜裡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還可在午飯或早點時吃些蒸胡蘿蔔、鹵豬肝、豆製品等,以刺激寶寶的食欲。

二、食譜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是什麼

1歲以後的寶寶,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他們吃的食物可能已經和大人一樣了,但因為他們牙齒尚未發育完全,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就會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因此,1歲以上的寶寶,不一定能從固體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權威兒科組織建議,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每天大約需要給寶寶提供奶類500毫升。

三、什麼樣的口味更適合寶寶

給寶寶準備食物不能根據大人口味的喜好來做,而要以天然、清淡為原則。添加過多的鹽和糖會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損害其功能,並養成日後嗜鹽或嗜糖的不良習慣;添加調味品、味素及人工色素等尤為不宜,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四、怎樣烹調才能適合寶寶

給寶寶烹調食物時,要注意適合寶寶的消化功能,避免油膩的,過硬的,味道過重的,辛辣上火的。但是也不必刻意煮得過軟,菜切得過細。實際上這個階段寶寶的咀嚼能力已經得到長足發展,應該鼓勵寶寶儘快適應成人的食物。

同時,烹調上注意幹稀、甜鹹、葷素之間合理搭配,以保證能為寶寶提供均衡的營養,此外,還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寶寶的食欲。

五、各餐營養比例應該怎樣搭配

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營養比例,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一般為早餐占25-30%,午餐占40%,午點占10-15%,晚餐占20-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製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進食量應高於其它各餐。

因為,寶寶已活動了一個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另外,寶寶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也很大,需要多補充些蛋白質。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五個月的男寶寶吃雞蛋黃會不會引起不小便

    你好,有一定關係,看孩子出汗是不是多,多的話繼續觀察,此外添加輔食時多注意均衡,吃些蛋黃、果泥、菜汁之類的以防孩子上火,建議多給孩子喝水,母乳餵養媽媽注意飲食清淡,奶粉餵養的可以將奶粉調稀點。 [詳細答案]

  • 2回答

    寶寶吃雞蛋長疙瘩

    你好,應該是蛋清過敏。很多寶寶對蛋清會過敏,所以儘量避免吃這些東西,魚也要注意,對蛋白過敏的寶寶注射疫苗的時候也要注意,尤其是麻疹疫苗,疫苗本身是活菌,所以有些人也會有反應,注意些安全。 [詳細答案]

  • 4回答

    寶寶吃雞蛋雞蛋長疙瘩什麼原因?

    你好 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毛囊炎引起的,建議你注意飲食清淡,不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口服鹽酸米諾環素和甲硝唑治療,生活中可以配合使用熱敷的方法緩解症狀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吃雞蛋過敏應該怎麼辦才好?

    根據你小孩的情況來看,應考慮是食物過敏了,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病來的,根據你小孩吃的食物,初步來看,應是吃雞蛋過敏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這也是一定要到醫院做檢查,看看到底是那種食物過敏,這樣才會對小孩的健... [詳細答案]

  • 9回答

    怎麼樣給3個月寶寶吃雞蛋呀

    將雞蛋煮熟、剝殼,取出蛋黃,研磨成粉。開始時每天喂一隻蛋黃的1/8,以後逐漸增加到1/4、1/2,直至整個蛋黃。蛋黃粉可用開水調和,在兩次餵奶中間給寶寶吃;也可直接調入米粉。6個月左右可改食蛋黃粥;...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