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飯的營養雷區,你踩了嗎?

媽媽們啊, 生怕孩子吃得不夠營養, 所以總是拼命給孩子補。 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知識, 就容易不小心幹了傻事。

知道蛋白質能讓娃長得壯, 就拼命讓吃肉喝奶;覺得水產品比肉營養好, 就使勁讓吃魚;知道外國小朋友喝牛奶很結實, 就讓娃把牛奶當水喝……想讓寶寶們身體好為未來賺足本錢的願望是良好的, 可是愛娃心切的媽媽們, 膳食均衡才是良好的營養餐。 如果拼命讓孩子吃某些你認為“很有營養”的食物, 反而會給健康拖後腿!

營養雷區一:多吃魚肉, 少吃飯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三大營養素,

Advertisiment
缺一不可。 不少家長卻會厚此薄彼, 認為蛋白質一定要保證, 碳水化合物倒無所謂, 不就是提供點熱量嘛。 於是不少寶寶家裡會有奇怪的規定:米飯可以不吃, 魚啊肉啊一定要吃光, 要不然寶寶就會瘦弱長不大。 真的是這樣嗎?

碳水化合物也叫糖類, 除了能供應熱裡、構成神經組織和細胞外, 還有保肝解毒、氧化脂肪防止酸中毒、供給食物纖維有助於通便和預防結腸癌、冠心病、糖尿病、便秘等功能, 作用不容小視, 不然也不會被認為是人體三大営養素之一。

就蛋白質而言, 其攝入對於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極其重要。 但過量攝入蛋白質也可能有危害, 尤其是對消化、代謝和排泄器官發育都不成熟的嬰兒來說。

Advertisiment
蛋白質是構建身體和發揮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 蛋白質分解代謝的產物則必須依賴肝臟轉化和腎臟排泄, 超過身體需要、未被利用的蛋白質只會增加嬰幼兒的代謝負擔。 此外, 消化蛋白質霖要多種維生素參與, 如果攝入過量的蛋白質, 必然需要更多的維生素參與消化。

本該用於維持身體其他機能的維生素, 都在輔助蛋白質的代謝中消耗掉了, 這樣就會導致維生素的相對缺乏。

臨床資料顯示, 因攝入過多高蛋白質而引起身體増長過快的兒童, 已經在醫院接診的兒童病例中占了將近三分之一。 如果長期“少繁多肉”會嚴重損害孩子健康, 導致多種營養素攝入不足, 人為造成熱量缺乏, 出現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病毒等情況。

Advertisiment
蛋白質過多, 不但使孩子過快生長, 還容易導致肉中毒, 廢物在體內堆積越多, 對大腦、心臟都有影響。 因此建議主食、素菜、葷菜(包括豆製品)最合理的比例應該為3:2:1。

寶寶不愛吃米飯怎麼辦?

有些小傢伙因長期飲食習慣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因此對米飯興趣缺乏。 有哪些辦法讓小寶寶們重拾對米飯的興趣呢?

不妨試試一些少鹽少油的海苔, 把米飯一個個包起來, 看看小傢伙們是不是會食指大動?而且碳水化合物的範疇也不僅僅是米飯, 還有麵食、雜糧等。 就看媽媽們會不會花心思啦。

營養雷區二:寶寶多吃魚比吃肉更聰明

水產品脂肪含進低, 蛋白質含量高, 並含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有益於大腦發育的DHA等營養物質。

Advertisiment
所以不少家長覺得, 既然魚肉冨含DHA, 吃魚的寶寶更聰明, 給寶寶吃魚肯定比吃肉強得多。

但若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完美食物的話, 那還需要什麼膳食均衡呢?

水產品雖然蛋白質含通高, 但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的結構卻不是特別完美, 某些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低甚至缺失。 也就是說, 雖然魚肉中部分氨基酸含量非常豐富, 但人體對氨基酸的利用率會受缺失或最少的那種氨基酸影響, 導致機體吸收的來自水產品的蛋白質不能被有效和充分地利用。 因此, 如果寶寶僅僅依靠水產品來補充蛋白質的話, 就容易出現蛋白質利用不足的問題。

其實並非所有魚都含有DHA, 即使像金槍魚這樣100克魚肉中含有DHA進超過1克的也只是在肥肉部分含有。

Advertisiment
因為DHA藏在魚的眼窩脂肪和魚油中, 而大多數媽媽不會給寶寶直接攝入這兩部分。

另外, 鐵是寶寶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之一, 不然容易引起貧血等症狀。 但水產品中的鐵含量卻是非常有限的, 尤其跟紅肉(豬、牛、羊等哺乳動物的肉)相比。

如果水產品在寶寶總體飲食中所占比例過大, 就勢必導致其他肉類攝入受到影響, 因此, 建議寶寶攝入魚、蝦等水產品每週不超過四次, 並要和其他肉類搭配食用。

tips:寶寶不愛吃肉因為“咬不動”

很多媽媽在給寶寶添加肉類鋪食時首選魚肉, 除了營蕎方面的考慮外, 很多時候是出於魚肉鬆軟好吞咽的原因。 久而久之, 小朋友開始抗拒需要細嚼慢嚥的紅肉, 甚至很多小朋友到了幼稚園不會正常吃飯,因為不會正常咀嚼、害怕吞咽。所以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孩子的咀嚼敏感期,讓孩子多咬咬瘦肉也是不錯的鍛煉哦。

甚至很多小朋友到了幼稚園不會正常吃飯,因為不會正常咀嚼、害怕吞咽。所以家長一定不要錯過孩子的咀嚼敏感期,讓孩子多咬咬瘦肉也是不錯的鍛煉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