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同情心的發展歷程

同情心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幸和困難產生共鳴, 並形成對他人的關心、支持、援助的情感。 同情心是個體重要的人格品質。 具有同情心的寶寶更能體會他人的情感, 更容易融入社會。

同情心是寶寶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最早獲得的一種情感反應, 其發展歷程如下:

第一階段:0—1歲感同身受

發展特徵:1歲前, 寶寶就能對其他人的情緒做出反應, 他們看到媽媽對他笑時, 會以微笑回報;看到爸爸表現出憤怒或悲傷時, 也會因“難過”而哭泣。 他已經具有了同情他人的品質和能力。 但嚴格說來, 此階段的寶寶還不具備真正的同情心。

Advertisiment
因為同情心並非人類基本的情緒反應, 它不同於快樂、憤怒或悲傷, 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 它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 並隨著社會認知過的發展而發展。 新生的寶寶沒有這種認知能力, 甚至他們還不知道哪兒是自己, 哪兒是周圍的世界。 他們會把周圍世界的聲響和自己發出的聲響混為一談。 當聽到別人哭時, 他還以為是自己在痛苦, 也跟著哭起來。 這就是嬰兒“感同身受”式的同情心, 是在沒有認知成分參與的情況下, 直接把他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而所產生的情緒體驗。

第二階段:1—3歲嘗試安慰

發展特徵:1歲後, 寶寶逐漸產生了真正的同情心。 他們會觀察別人在做什麼, 也開始從自己的角度去瞭解別人的想法和情感,

Advertisiment
於是他們有了初步理解他人的能力。 在生活中, 他們能運用這種能力和經驗去判斷其別人在想什麼, 是高興還是難過。 當發現別人表現出痛苦的時候, 他們會感到不安和痛苦。 他們不再像嬰兒一樣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安了, 他們開始學習用各種手段安慰受傷的人。 他們會對跌倒的小朋友說:“不要哭”;會邀請悶悶不樂的小朋友加入遊戲;會把蘋果分給哭泣的小夥伴。 他們在學會同情他人的同時, 也在學習如何安慰別人, 當然, 他們經常用錯方法, 比如用自己的奶瓶去安慰因切洋蔥而流淚的媽媽。 此階段寶寶的同情心並非指向所有人。 他們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 能把自己從周圍的世界中區分出來,
Advertisiment
也不再把別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了。 一般情況下, 親人的痛苦最容易引發他們的同情心, 而對其他的人則較漠視。

第三階段:3—6歲推理式的同情心

發展特徵:同情心是一種高級情感, 但是它的產生和發展需要依賴於認知, 更需要轉化為行為。 3歲後, 寶寶開始運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去理解其他人的情感和行為, 他們會使用更多的線索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因此他們的同情心越來越多地用在正確的時間和物件上。 寶寶在成長和接受教育過程中, 逐漸懂得一些道德規則, 知道應該説明有困難的人, 安慰受到傷害的同伴。 尤其在閱讀和聽父母講故事時, 表現出強烈的同情心和正義感。 在實際情境中, 他們依然更容易對親近和喜愛的人產生同情心。

Advertisiment
此外, 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對因自己的過錯而造成他人痛苦比較漠視, 卻更願意幫助那些非自己造成痛苦的人。 這是因為當他成為事件中的一員時, 他們更多地陷於自身的情感體驗當中, 而對其他人的情感較少關注。

3歲後寶寶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他們依靠具體形象來思考, 因此寶寶的同情心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它往往依賴於眼前的情境, 或是成人給他描述的情境, 離開了具體的情境, 寶寶的同情心就很難產生了。 比如寶寶會對跌倒的小朋友產生同情, 而對沒有看到的殘疾人則較難產生同情體驗。 同時, 由於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 經驗更加豐富, 他們幫助別人的方法也越來越多,

Advertisiment
越來越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