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怎麼辦_怎麼改善寶寶吐奶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吐奶怎麼辦?很多剛出生的孩子都會出現吐奶的情況, 一般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沒有採取正確的餵奶方式, 那麼, 寶寶吐奶怎麼辦?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吧。

Advertisiment

經歷過嬰兒哺喂的人都知道, 嬰兒吃完奶後很容易吐奶, 有時一不小心嬰兒枕頭上或抱他的人身上就給吐了一大灘, 有時甚至是已開始發酵的酸臭奶液, 仔細觀察嬰兒, 好像並沒有什麼病症。

寶寶吐奶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來頭三個月內的嬰兒的胃容量很小, 胃部肌肉也很薄弱, 支配胃部的神經調節功能發育不夠成熟, 加上胃上端的門戶賁門部位的閉鎖能力還較弱, 所以嬰兒吃飽奶後, 常常會向口裡回奶, 這實際是溢奶而不是吐奶, 雖然看起來像吐奶。

嬰兒在吸吮母乳時, 往往會同時吸進許多空氣, 哺乳結束後, 隨著嬰兒身體的移動或被翻動(如給他洗澡或替換尿布時),

Advertisiment
他胃中的空氣會上升從氣管裡跑出來, 由於胃部的肌肉控制力較弱, 奶會隨著空氣一起出來, 就出現了吐奶現象。 這種現象是嬰兒早期的正常現象, 不是病症, 對嬰兒的營養和生長發育不會有什麼影響, 所以父母不必太擔憂。

知道了原因, 就可以知道, 這種現象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母親在哺喂時讓嬰兒的頭部稍高, 在哺喂後把嬰兒貼胸豎起來抱一會兒, 輕輕拍拍嬰兒的後背, 使他胃中的空氣跑出來, 然後儘量在半個小時內不要翻動嬰兒或給他洗澡, 就可以避免吐奶。

多數吐奶無需擔心

寶寶吐奶的常見原因有兩個。 一個原因是吸奶的同時吸入一些空氣, 而且在胃中空氣落在奶水的下面。 當胃收縮蠕動時,

Advertisiment
空氣把奶水“頂”到食道, 並由嘴吐出。 另一個原因是寶寶狼吞虎嚥地咽下了太多的(相對於他小小的、橫位而不是豎位的胃而言)奶水, 結果胃裡裝不下了, 就會送回來。 此外, 寶寶吃奶後受到推擠或晃動、哭鬧也會造成吐奶。

吐出的奶水混有胃酸, 常帶有酸味。 大人們看到寶寶吐奶會擔心孩子不舒服。 其實, 吐奶時, 除了嗆咳的情況, 寶寶一般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因為與大人嘔吐不同, 寶寶吐奶並不伴有劇烈的胃收縮。 另外, 絕大多數寶寶的吐奶量只是看起來挺多, 但實際並不多。 不信的話, 你盛一湯匙奶倒在桌子上就知道了。 總之, 絕大多數情況下, 寶寶吐奶無需擔心, 只是需要多洗幾次衣服而已。 一般寶寶長到6、7個月大,

Advertisiment
學會坐直以後, 就不再吐奶了。

如何防止寶寶吐奶:

1、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儘量抱起寶寶餵奶, 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 這樣會比躺著餵奶減少發生吐奶的機會。

2、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在吃奶中間可以停一下哺乳, 給孩子拍拍背, 因為有的嬰兒胃裡積氣比較多, 孩子不舒服, 就會有大量吐奶的情況。 吃完奶之後再做一個拍嗝是很重要的, 用中空的手掌給孩子拍背、輕輕的振動, 孩子會很舒服。 有的孩子吃奶以後20分鐘、半個小時還會吐奶, 這種孩子吃完奶以後要進行一到兩次甚至三次的拍嗝, 一次拍嗝可能不會完全有效果, 要是孩子如果沒有很好的打嗝, 沒完沒了的話,

Advertisiment
孩子會有疲勞感。 孩子一般會使勁的扭動身體, 面部發紅, 上肢使勁, 這個時候把孩子及時抱起來, 孩子一般都會打出一個很大的嗝。

3、吃奶後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 而是應當側臥一會兒, 然後再改為仰臥。

4、餵奶量不宜過多, 間隔不宜過密。

5、吃奶的時候讓孩子不要吃的太急, 可以用一種剪刀式的哺乳方式, 將母乳的乳腺導管壓住幾個, 奶流速度就慢了, 讓孩子不要吃的過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