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是每個寶寶都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不要因為常見就忽略事情的嚴重性。
吐奶會危害寶寶的健康, 吐奶時, 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 如果誤入氣管會引起嗆咳, 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氣管堵塞, 導致呼吸不暢。 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處, 造成吸入性肺炎, 甚至會因為氧氣供應不足而危及生命。 根據寶寶吐奶時的症狀找出對應的原因, 對症護理, 新媽媽就不會對寶寶吐奶手足無措了。
症狀一:吐奶塊
吐奶表現:
3個月內寶寶的胃呈水準位置, 容易將奶存下。 且胃的容量很小, 寶寶出生後10餘天胃內只能容納12兩奶,
Advertisiment
解決方案:
採用控量奶流的餵奶姿勢
有的新媽媽喜歡躺著餵奶, 採用這種面對面側臥哺乳的姿態式餵奶, 會增大寶寶吐奶的可能性。 抱著的話寶寶的身體是傾斜的, 當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 吸入的奶汁由於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 使胃部分騰空。 因此餵奶時可以把寶寶抱起來, 讓他頭向上斜著躺在你懷裡,
Advertisiment
餵奶後不要急於放下寶寶
媽媽不應立即把寶寶放回到床上。 而是應該把寶寶貼胸豎直抱起, 頭趴在大人的肩上, 輕輕地拍背, 讓那些隨吸奶而吞入的空氣排出, 即讓寶寶打嗝兒。 氣體在胃中停留, 佔據一定的空間是引起寶寶吐奶的重要因素, 寶寶打完嗝兒, 胃中氣體排空, 再把寶寶輕輕放下, 並且側臥。 這樣可以減少吐奶, 而且減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險。
症狀二:吃完就全吐出來了
吐奶表現:
寶寶哭鬧或者吃奶時的吮吸動作往往會同時吸進許多空氣,
Advertisiment
解決方案:
寶寶哭鬧後不要立即餵奶
餵食前如果哭鬧太久, 可能會在哭叫當中吸入較多的空氣到胃裡面, 此時餵奶就容易反溢。 如果在餵奶前先幫他拍拍背、排排氣, 就會改善。
吃奶後應該避免的小動作
寶寶多採取仰臥位躺在床上。 但吃奶後為防止吐,
Advertisiment
症狀三:吃完很長時間才吐, 但經常吐
吐奶表現:
寶寶三四個月後, 隨著胃肌肉功能和神經調節功能的逐步加強, 寶寶吃奶不會立刻就吐出來, 但是也要十分注意。 此時的寶寶可以吃奶粉或牛奶了, 但由於新媽媽持奶瓶的姿勢不正確, 或乳☆禁☆頭裡沒有充滿奶, 可能裡面的空氣就隨著寶寶的吮吸進到胃中。 再加上此時的寶寶更加活潑好動、奶的溫度較低或者藥物等刺激到寶寶的胃等, 即使奶沒有立刻吐出, 但過一段時間也會吐出來。
Advertisiment
解決方案:
給寶寶餵奶注意流速
一定要讓奶瓶和寶寶的臉呈90度, 同時奶嘴應充滿奶, 不要有空氣, 奶嘴上的孔最好呈十字形, 這樣的流速比較慢, 可以防止寶寶吃進空氣或吃得太急。 測試奶汁流速的方法, 是把奶瓶倒轉, 奶汁流出成聯珠(每秒鐘23滴), 但不成直線為宜。 餵奶時要注意奶瓶的傾斜度:讓奶瓶內的奶水能完全蓋住奶嘴的出口, 寶寶才不會一邊吸奶、一邊吸入空氣, 否則也容易溢奶。
防止胃黏膜刺激吐奶
寶寶胃黏膜受到刺激也會引起吐奶。 胃黏膜受到刺激的原因很多, 分娩時吸入羊水、胎糞及母血, 服用紅黴素、黃連素、磺胺類藥物, 胃部出血等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