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的原因 分生理病理

寶寶吐奶怎麼辦?當寶寶腸胃還不是特別穩定的時候, 小孩子難免會發生吐奶的現象。 但是吐奶有時候是生理性質, 有時候卻是病理性的, 大人在日常餵養過程中要分清楚造成吐奶的原因, 及時的加以正確的護理方法!下面, 育兒小編為你提供線索, 教你分清吐奶的原因。

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多數發生在新生兒身上, 而男寶寶發生的概率會比女寶寶要高。 這些吐奶寶寶身體一般都比較健康, 吐奶前面部無任何痛苦的表情, 且吐奶是突然的, 奶都從嘴角流出而不是噴出, 吐完奶後, 臉部仍無任何異常,

Advertisiment
這種吐奶一般仍屬於“溢奶”即習慣性吐奶。

處理方法一、少量多餐, 減少奶量

寶寶的食量增大而胃容量不足是寶寶生理性吐奶的一大原因。 食量大的寶寶就會發生吐奶, 大便次數也增多, 寶寶體重增加很快。 出現這種吐奶時, 可適當減少每次吃奶量而增加每天吃奶次數即少食多餐, 吐奶一般會好轉。

處理方法二、抱著總比躺著好

寶寶平躺著吃奶容易導致生理性吐奶的發生。 餵奶的時候最好要讓寶寶的頭斜向上方斜抱著餵奶, 喂完奶後再將嬰兒豎著抱起靠在大人肩上並輕拍背部, 過5~10分鐘再讓嬰兒躺下。

病理性吐奶

病理性吐奶可以發生在任何月齡的寶寶身上, 吐奶時間一般在餵奶半小時以上, 吐出量大,

Advertisiment
吐出物為半消化狀態。 此外寶寶有可能伴有發燒、精神差、哭鬧等其他情況。

處理辦法一、抬高上身

嘔吐物如果沒有及時排出體內就有可能誤入呼吸道引起寶寶窒息。 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 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 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 應該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處理辦法二、吐奶後要多觀察

吐奶後, 孩子可能會感覺到疲憊, 臉色會改變, 但如果過一會兒就會恢復, 家長也無需擔心。 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 另外, 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處理辦法三、喝水要在30分鐘後

如果吐奶後馬上為孩子補水有可能會刺激消化道引起再次的嘔吐。 嘔吐後可以給寶寶用水清潔口腔,

Advertisiment
而補充水分最好在吐奶後30分鐘後進行。

病理吐奶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1、吐奶持續並且伴隨著寶寶體重下降或發燒等其他情況;

2、一邊吐奶一邊哭(並非先哭鬧後吐奶)。 這可能是寶寶疼痛的表現, 如腸痙攣;

3、吐奶次數增加, 並且奶液呈現噴射狀射出狀態;

4、吐奶經常導致寶寶嗆咳;

5、在沒有吃綠色蔬菜的情況下, 吐出綠色的內容物(膽汁的顏色);

如果寶寶吐奶是類似上述情況的話, 最好要及時就醫檢查。 如果寶寶經常吐奶, 家長可以將寶寶其中一次吐奶的情況拍成視頻, 這樣就更加有利於醫生瞭解寶寶吐奶的情況。 否則, 很多父母用語言難以正確描述寶寶吐奶的嚴重程度, 導致醫生無法獲得精確的資訊。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寶寶吐奶是常事,

Advertisiment
家長處理前要先清楚孩子是病理性吐奶還是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多數是由於餵奶不當導致的。 而病理性吐奶就要警惕寶寶出現腸胃疾病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