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原因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 這兩者的含意不同, 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吐奶的量比較多, 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 或半小時以後, 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溢奶則量少, 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 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 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 然後進入胃內。 胃有兩個門, 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 即胃的入口, 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 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 容易引起擴張, 同時蠕動比較慢, 故而食物容易淤積。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的胃部, 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 呈不穩定狀態, 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 也就是說, 大人吃飯時, 當食物進入胃部後, 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 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 另外, 與大人相比, 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 再加上他們含乳☆禁☆頭的方式比較笨拙, 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
Advertisiment
漾奶多半是由於嬰兒在吃奶時吸進了空氣。 空氣進入胃後, 因氣體較液體輕而位於上方, 容易衝開賁門而出, 同時也會帶出一些乳汁, 這樣就引起漾奶。 所以, 在餵奶時, 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 不要留有空隙, 以防空氣乘虛而入。 用奶瓶喂時, 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 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乳☆禁☆頭的一半, 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
Advertisiment
腸道也容易引起吐奶現象, 腸道不好容易引起腸痙攣, 如果給寶寶餵奶時, 剛好腸痙攣, 那就容易引起吐奶, 嚴重時會容易淹著呼吸道, 引起窒息, 所以在餵奶時, 要特別小心慎重。 如果經常發生這情況是, 要及時補充異麥芽低聚糖, 通過對腸道的調養, 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出現。
咳嗽也容易引起吐奶:寶寶感冒時, 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 會引發咳嗽等症狀。
Advertisiment
相關閱讀:警惕:導致嬰兒吐奶的6大因素
Advertisiment
錯誤餵奶姿勢
寶寶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 而是呈水準位元, 胃的容量小, 存放食物少, 胃收縮功能又沒有完全發育健全, 所以才很容易發生吐奶。 不瞭解寶寶腸胃特點的爸爸媽媽, 可能會餵奶中, 無意中增加了寶寶吐奶的可能性。
錯誤一:仰臥餵奶可能是怕寶寶累著, 或是便於餵奶, 不少家長都是採取寶寶仰臥時餵奶的方法, 其實這是不太科學的。 由於寶寶胃結構的特殊性,仰臥時,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裡滯留,很容易導致吐奶。比較正確的姿勢是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因躺著餵奶而造成吐奶的幾率了。
錯誤二:餵奶時空氣進入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禁☆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這樣在打嗝或晃動身體時很容易出現吐奶。抱著寶寶餵奶時,一是動作儘量要輕,不要劇烈晃動寶寶的身體。二是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儘量避免空氣在餵奶時帶進孩子的胃裡造成吐奶。
要特別留意的是,喂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也就不容易吐奶了——這個“放”也是要講求技巧的哦,專家提示人們,餵奶後最好能讓寶寶多立一會兒,放下時的最佳姿勢是右側臥位,枕頭略抬高點,這些小措施都能有效地減少吐奶。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相關閱讀:掌握科學餵奶姿勢 新生寶寶不吐奶
寶寶吐奶緊急處理方法
因為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時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剛好於吸氣的當兒,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能進行,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時,可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輕微的溢、吐奶,通常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的動作,所以較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寶寶有大量嘔吐的情形發生,請照以下方法處理:
側向一邊
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捏腳底板
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無反應,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處理過程中,寶寶應同時的向醫院或診所轉送,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處理或檢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泣一下,藉以觀察寶寶哭泣時的吸氣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有則即刻送醫。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可再觀察一陣子。有時,胸部的X光檢查也是必要的。
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適合餵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餵奶的時間。
2.餵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餵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準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餵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隻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餵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餵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餵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喂,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餵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餵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共喂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喂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喂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喂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喂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餵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餵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相關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由於寶寶胃結構的特殊性,仰臥時,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裡滯留,很容易導致吐奶。比較正確的姿勢是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因躺著餵奶而造成吐奶的幾率了。錯誤二:餵奶時空氣進入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禁☆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這樣在打嗝或晃動身體時很容易出現吐奶。抱著寶寶餵奶時,一是動作儘量要輕,不要劇烈晃動寶寶的身體。二是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乳☆禁☆頭,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乳☆禁☆頭,儘量避免空氣在餵奶時帶進孩子的胃裡造成吐奶。
要特別留意的是,喂完奶後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也就不容易吐奶了——這個“放”也是要講求技巧的哦,專家提示人們,餵奶後最好能讓寶寶多立一會兒,放下時的最佳姿勢是右側臥位,枕頭略抬高點,這些小措施都能有效地減少吐奶。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臥,乳汁也容易衝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相關閱讀:掌握科學餵奶姿勢 新生寶寶不吐奶
寶寶吐奶緊急處理方法
因為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吐奶時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剛好於吸氣的當兒,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將造成氣管堵塞,呼吸不能進行,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量少時,可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輕微的溢、吐奶,通常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的動作,所以較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如果寶寶有大量嘔吐的情形發生,請照以下方法處理:
側向一邊
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此時,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拍打背部
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使其能咳出。
捏腳底板
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但寶寶還是無反應,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處理過程中,寶寶應同時的向醫院或診所轉送,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處理或檢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泣一下,藉以觀察寶寶哭泣時的吸氣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有則即刻送醫。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可再觀察一陣子。有時,胸部的X光檢查也是必要的。
相關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 分清情況巧應對
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1.適合餵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後,是最適合餵奶的時間。
2.餵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淨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餵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準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餵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隻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隻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餵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餵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餵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餵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喂,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餵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餵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共喂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喂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喂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喂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喂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餵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後的反應,如果吃完後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餵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相關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如何預防寶寶吐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