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吐奶除了生理原因護理也很重要

這個小饞嘴

一般情況下, 用奶瓶餵養的寶寶, 吐奶現象更為常見。 因為, 用奶瓶吃奶時, 寶寶會吞進更多的空氣, 從而引起吐奶, 通常還伴隨著打嗝。 這種吐奶純粹是生理現象, 寶寶不會感覺難受的。 而且, 當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後, 吐奶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如何應對?

不要強迫寶寶喝完奶瓶中的奶, 也不要讓他唱得太快。 因為, 寶寶吐奶大都是由於喝奶過多、速度過快引起的。 在餵奶過程中, 可以中途停下來一兩次, 讓寶寶休息一小會兒再接著喝。 如果是用奶瓶餵奶, 要根據寶寶的月齡, 按照推薦的流量控制好速度,

Advertisiment
特別是要選擇合適的奶嘴。 相對來說, 有機矽奶嘴比較硬, 可以讓寶寶喝得慢一些。

他太好動了

嬰兒的胃和口腔的距離很近, 所以, 奶很容易從胃部倒流至食管, 然後從嘴裡吐出來。 特別是寶寶動得多的時候, 或者小肚子受到擠壓, 就更容易吐奶了。 不過還好, 當寶寶1歲左右會走了, 就不會這麼容易吐奶了。

如何應對?

寶寶剛吃完奶的時候, 儘量不要按壓他的小肚子。 可以先豎直抱起寶寶, 讓他趴在你的肩膀上, 輕輕拍打他的後背, 讓他打出一個嗝來。 通常情況下, 喝完奶, 寶寶很容易尿尿, 這時你會給寶寶換尿布。 注意, 此時換尿布, 不要把寶寶的雙腿抬得太高, 也不要把尿布裹得太緊。 如果這時候寶寶準備入睡,

Advertisiment
一定要讓他仰著頭, 也可以在他的床上放幾個墊子, 讓寶寶的上身抬高一些。

如果吐奶比較嚴重

如果孩子喝完奶兩三個小時之後還在吐奶, 或者夜裡經常因為吐奶而醒來, 很可能存在胃反流現象。

在食管末端和胃部開口處有一組肌肉, 稱為食管下段括約肌;在胃部和腸道交界處, 還有一組肌肉, 稱為幽門括約肌。 這些肌肉可以防止食物倒流。 但是, 如果食管下段括約肌或幽門括約肌出現問題, 進入胃部的食物就很容易倒流進食管, 造成吐奶。 這種食物反流現象可能還會使得孩子反復患耳鼻喉感染, 症狀有的輕些, 有的重些。 一般毎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患此病的, 尤其在早產兒中更為常見。

如何應對?

可以少食多餐,

Advertisiment
逐漸增加進食量。 但是, 如果寶寶嘔吐持續存在或無法控制, 或者嘔吐物中有紅色、咖啡色等物質, 就要趕緊去看醫生。 必要的時候, 醫生可能會做內鏡檢查或超聲波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