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
2、害怕父母減少對他的愛。
3、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不和諧的表現。
4、家中發生了較大的變故, 例如父母離異、親人去世。
5、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7、孩子初入幼稚園等陌生環境。
8、與孩子同齡的小夥伴比較少。
9、在幼稚園或者在家受到了不該得到的批評或委屈。
10、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 長期與父母不見面。
如果上述10條中有超過一半的現象,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更為細心, 觀察自己的孩子, 儘快糾正寶寶的“吮指癖”。 如果家長忽略了孩子吃手指頭,
Advertisiment
切記, 要孩子戒掉吃手指頭的習慣並不比大人戒煙來得容易, 也需要相當多的耐性才能如願。 與其一味無理、蠻橫地制止小孩子吃手指頭, 還不如仔細探討其原因, 好好謀求改善之道。
典型病歷
病歷一:張女士, 某公關公司部門經理, 寶寶3歲半。 張女士和丈夫平時工作很忙, 到幼稚園接寶寶全都成了爺爺奶奶的“工作”。 寶寶每天看著別的小朋友全是爸爸媽媽來接, 心裡多麼盼望能有機會看見媽媽在幼稚園外等自己啊!但這一切都是奢望。 據幼稚園老師反映, 寶寶白天和小朋友在一起總是鬱鬱寡歡,
Advertisiment
張女士為此很是著急, 諮詢了醫生之後才知道寶寶得的是小兒“吮指癖”, 並有抑鬱症的傾向。 之後, 張女士就算多忙也會到幼稚園去接送寶寶, 晚上回到家問問寶寶白天在學校有什麼新奇的事情, 或者和哪個小朋友比較要好等等。 慢慢地, 寶寶逐漸開朗了起來, 在幼稚園和小朋友相處也很融洽, 老師和同學都反映寶寶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病歷二:劉女士, 某外企財務總監, 寶寶5歲。 在事業上劉女士是個名副其實的女強人, 依靠自己的努力開創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Advertisiment
為此, 姥姥帶著寶寶來到了醫院。 當得知寶寶得的是“吮指癖”時, 姥姥本以為沒什麼大不了, 慢慢就好了。 醫生糾正了姥姥的錯誤想法, 寶寶的“吮指癖”是由於心理上的壓力而導致的,
Advertisiment
有別于嬰兒時期的“吮指癖”, 幼兒時期如果寶寶出現了此病, 更重要的不是因為吃手指頭不衛生或者本身的一種欲望, 而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性問題。 如果您的孩子有“吮指癖”的傾向, 如果您的身邊有以上十條中所描述的現象, 如果您無暇顧及孩子的想法, 那麼是時候好好陪陪孩子, 是時候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家庭的溫暖,
Advertisiment
☆☆☆媽咪愛嬰網——您的育兒指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