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時, 哭是寶寶表達感情、對外界刺激本能性反應, 不同的哭聲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應。 有時候寶寶的哭哭鬧並非身體不舒服, 有時候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徵兆;而有些時候寶寶過多哭鬧, 亦可為疾病的信號。 所以說, 學會讀懂寶寶哭聲中的資訊對照顧寶寶非常有必要。
正常哭聲
運動性哭聲 嬰兒睡覺醒來, 運動肢體時, 常伴有節奏性的哭聲, 聲音響亮, 音調柔和, 不嘶不啞, 而臉色紅潤, 呼吸正常。 這對肺的舒張和呼吸肌的鍛煉均有益。
覓食性哭聲 其聲調與運動性哭聲接近,
Advertisiment
求抱性哭聲 開始哭聲緩和, 斷斷續續。 當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時聲調逐漸提高, 哭聲變為連續性。 被抱起後, 則哭聲立即停止。 這常見於某些已養成愛抱習慣的孩子。
反抗性哭聲 孩子感到不舒服, 如尿布浸濕、衣著過緊、感覺冷熱、銳物刺痛以及昆蟲叮咬時, 也會發出哭聲。 開始時是間歇性的“咿咿呀呀”, 一般不劇烈, 哭哭停停。 如果沒有人注意, 幫助解決“問題”, 那麼哭聲會逐漸變大, 變為連續性。
異常哭聲
腸套疊性哭聲 多為陣發性, 孩子突然嚎叫, 哭聲緊迫, 音調亢進, 同時臉色蒼白,
Advertisiment
腹瀉前哭聲 腹瀉患兒在排便前因腸蠕動增加, 感覺不適, 常會哭鬧, 排便後, 哭聲自停。
腸痙攣性哭聲 突然發生的陣發性啼哭, 音調高亢, 兩腿蜷曲, 一陣哭鬧後轉而安靜, 反復發生。
中耳炎性哭聲 患兒哭鬧時用手抓耳, 搖頭。 若牽拉患兒的耳廓時, 哭鬧加劇, 這時要想到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吃奶時哭聲 孩子感冒鼻塞, 口腔有炎症、潰瘍, 咽後壁有膿腫時, 多在哺乳或進食時哭鬧, 甚至拒絕飲食。
此外, 若孩子的哭聲嘶啞, 要想到喉炎、喉頭水腫;新生兒出現尖叫樣哭聲要警惕是否為顱內出血;哭鬧時伴有點頭樣抽搐,
Advertisiment
除了以上通過哭聲來判斷寶寶的身體狀況外, 父母還可以通過觀察嬰幼兒吃、玩、睡和精神狀況, 一旦有些異常, 也比較容易發現。 一旦發現就應及時就醫, 尋找原因, 進行治療。 寶寶異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體重改變
嬰幼兒出生後, 隨著增長, 體重增加速度頗快。 如體重增長速度減慢, 不增加或下降, 必然存在某些疾病, 如腹瀉、營養不良、發熱、貧血等症狀或疾病。
第二、是情緒和性格改變
健康的孩子精神飽滿, 兩眼有神, 不哭不鬧。 若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乾燥, 多為發熱徵象;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
Advertisiment
第三、是飲食改變
如平時吃奶、吃飯很好, 突然拒奶, 無力吸吮, 或不肯進食或進食減少, 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發熱;腹脹, 不斷打嗝、放屁、口腔氣味酸臭, 提示嬰兒乳食停滯, 消化不良;拒食或食後即哭, 同時口水增多, 應注意是否有口腔疾患。
第四、呼吸改變
嬰幼兒呼吸系統處於發育階段, 患病易引起呼吸異常。 若呼吸變粗、頻率增加或時快時慢, 面部發紅可能是發熱;張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動作是鼻子不通氣的表現;呼吸急促, 每分鐘超過50次, 算翼扇動, 口唇周圍青紫, 呼吸時肋間下陷或胸骨上凹陷,
Advertisiment
第五、睡眠改變
孩子一般入睡較快, 睡得安穩, 睡姿自然, 呼吸均勻, 表情自如。 如睡前煩躁不安, 睡眠中踢被子, 或睡醒後顏面發紅、呼吸急促, 常是發熱反應;睡眠中驚醒啼器, 睡醒後大汗淋漓, 平時易激怒, 對環境興趣減弱, 加上囟門閉合晚, 常是患有缺鈣引起的佝僂病;若入睡前愛用手搔抓肛門, 可能是患了蟯蟲病;睡覺前後不斷做咀嚼動作或磨牙, 則可能是睡前過於興奮或有蛔蟲感染等。
寶寶的成長與父母細心呵護是密不可分的,父母不僅要認真學會如何照顧護理寶寶,也同樣需要學會如何發現寶寶的異常,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為寶寶成長保駕護航。
寶寶的成長與父母細心呵護是密不可分的,父母不僅要認真學會如何照顧護理寶寶,也同樣需要學會如何發現寶寶的異常,這樣才能更有效的為寶寶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