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哭鬧是正常的信號傳遞

據最新研究顯示, 母乳餵養的寶寶性格更具挑戰性。 哭鬧起來有時更難被安撫, 但專家建議, 寶寶哭鬧屬正常信號傳遞, 不應輕易斷掉母乳。

母乳餵養的寶寶擁有更富挑戰性的性格

最近, 線上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上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 和奶粉餵養的嬰兒相比, 母乳餵養的嬰兒會更容易發怒, 更少微笑、大笑以及更少咿呀發聲, 他們發脾氣和興奮之後平靜下來的速度更慢, 也更難被安撫。 與此同時, 研究者表示, 嬰兒易怒、興奮都是母親和孩子間“活力交流”的一部分, 是正常的表現。 相比之下, 奶瓶餵養類似“舒適地吃”——這會“製造”出更安靜以及表面上更加心滿意足的嬰兒,

Advertisiment
但這樣的嬰兒也許會營養過剩, 以及過於快速地增重。

共有1526名嬰兒登記參與了這項研究, 其中316名有3個月大嬰兒的母親完成了調查問卷。 這些母親需就191項有關行為的題目回答問卷, 對自己的嬰兒進行評估。 這份問卷是被認可的、可評估嬰兒性格不同方面的有效方法。 在所有嬰兒中, 137個是純母乳餵養, 88個是純奶粉餵養, 91個是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 結果顯示, 男嬰和女嬰的行為沒有看出有差異性, 但完全母乳餵養、完全奶粉餵養及混合餵養的嬰兒之間, 得分有差異。 研究者總結道:“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嬰兒經其母親評估, 總體擁有更富挑戰性的性格。

Advertisiment
”在日常照看孩子的過程中, 這樣的孩子更難應付。

這項發現也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母親短時間內會放棄母乳餵養。 在英國, 健康指導部門建議母親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六個月應該進行純母乳餵養。 但是, 根據2005年的一項調查, 英國有3/4的母親在孩子一出生就用母乳餵養, 但是孩子4個月後僅有1/3的人仍舊堅持這樣做。

嬰兒哭鬧是正常的信號傳遞, 母乳仍是最佳選擇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來自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流行病學分會的Ken Ong博士敦促母親即便面臨重重困難也要堅持母乳餵養, 如果她們有需要可向外界尋求説明。 “有大量證據表明母乳餵養是嬰兒獲取營養最健康的方式, 我們的發現並沒否認這一點。

Advertisiment
”他說, “與其放棄母乳餵養, 父母更應該對正常的嬰兒行為有更現實的預期, 並且應該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支持。 這些方式可能會促使母親成功地進行母乳餵養, 因為現在很多母親試圖進行母乳餵養但是在堅持了幾周後便放棄了。 ”

研究者指出, 相似的行為已在許多鳥類和哺乳動物中被廣泛進行研究。 “人類常常將嬰兒的哭聲理解為壓力, 但是對動物的幼崽而言, 這種躁動聲是孩子向父母正常發出信號的一個組成部分。 ”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 “孩子表達需要是父母和孩子間一個強有力的信號系統的組成部分。 動物學家假定, 後代發送出需要食物的信號, 於是父母作出回應, 給予他們合適的食物。 ”

科學家們表示,

Advertisiment
“喂母乳的母親也許感到餵奶粉的孩子更加滿足, 證據顯示一些母親認為嬰兒哭鬧的主要原因是感到餓。 放棄母乳餵養的母親給出的最一致的理由是‘只喂母乳不能滿足我的孩子’。 但如果母親能夠接收到更多關於母乳餵養的孩子的行為特點的資訊, 就能對正常的嬰兒性格有更好的預期和理解, 從而支撐她們應對嬰兒個性中令人頭疼的方面。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