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有可能是腸套疊_寶寶哭鬧警惕腸套疊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哭鬧有可能是腸套疊, 父母需要謹慎對待了。 一般認為, 嬰幼兒哭吵是饑餓或不舒服的表示, 但是4~12個月的健康寶寶哭鬧有可能是腸套疊。 腸套疊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性疾病, 常見於健康生長、發育良好的嬰幼兒。

什麼是腸套疊

所謂腸套疊, 指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內, 形成腸梗阻。 其危險性在於如果套入壓迫時間過久, 腸的血液迴圈會受影響, 發生腸壞死或穿孔, 引起腹膜炎, 威脅患兒的生命。 出現急性腸套疊症狀後, 如能早期診斷, 及時治療, 預後良好。

Advertisiment

腸套疊的主要表現為:

1.健康嬰幼兒突發間隙性哭吵, 發作時面色蒼白, 呈異常痛苦狀, 拒絕吮奶。

2.反復嘔吐, 吐出物初為奶水, 以後可含綠色膽汁或帶臭味的糞水。

3.常在發病4-6小時後, 出現血性大便。 典型的腸套疊糞便為果醬樣稀便。

4.若仔細檢查, 往往可在上腹部摸到香腸樣塊物,

Advertisiment
此即為發生腸套疊的腸段。

急性腸套疊雖然來勢兇猛, 但如果早期診斷, 及時治療, 95%以上病兒可經空氣灌腸復位法治癒。

腸套疊的發病原因

急性腸套疊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飲食改變:生後4~10個月, 正是添加輔食及增加乳量的時期, 也是腸套疊發病高峰期。 由於嬰兒腸道不能立即適應所改變食物的刺激, 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引起腸套疊。

2.回盲部解剖因素:嬰兒期回盲部遊動性大, 回盲瓣過度肥厚, 小腸系膜相對較長, 新生兒回腸盲腸直徑比值1:1.43, 而成人為1:2.5, 提示回腸盲腸發育速度不同。 嬰兒90%回腸瓣呈唇樣凸入盲腸, 長達1cm以上, 加上該區淋巴組織豐富, 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後易引起充血、水腫、肥厚, 腸蠕動易將回盲瓣向前推移,

Advertisiment
並牽拉腸管形成套疊。

3.病毒感染:系列研究報導急性腸套疊與腸道內腺病毒、輪狀病毒感染有關。

4.腸痙攣及自主神經失調:由於各種食物、炎症、腹瀉、細菌毒素等刺激腸道產生痙攣, 使腸蠕動功能節律紊亂或逆蠕動而引起腸套疊。 也有人提出由於嬰幼兒交感神經發育遲緩, 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失調引起套疊。

5.遺傳因素:臨床上發現有些腸套疊患者有家族發病史。

預防小兒腸套疊的方法

1、平時要注意科學餵養, 不要過饑過飽。

2、添加輔食品要循序漸進, 不要操之過急。 要注意氣候的變化, 隨時增減衣服。

3、不擅自濫用驅蟲藥, 避免各種容易誘發腸蠕動紊亂的不良因素。

4、曾經患過腸套疊的嬰幼兒, 如遇不良因素作用,

Advertisiment
還有可能舊病復發。 因此, 如果出現腸套疊的“先兆”症狀時, 應立刻送往醫院, 千萬不可大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