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紮堆人來玩, 幾個寶寶在一起玩, 一段時間後總會出點狀況, 比如:咬人。 無論是你孩子咬人還是他家孩子咬人, 都是不好的習慣, 為什麼會寶寶會有這樣的舉動。
1、實驗性的咬人
咬人是嬰兒探索世界的一個方法。 他們將任何可以拿到手的東西放進自己的嘴裡。 有些嬰兒吃奶的時候還試著咬媽媽的乳☆禁☆頭。 有時對於孩子來說這就像是一個遊戲。
解決方法: 不要讓孩子感覺你認為他這樣做很好玩或者是一個遊戲。 應堅決地說:“不能這樣, 咬人會痛的。 ”嬰兒和兩三歲的孩子通常馬上就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咬人的。
Advertisiment
2、對付不了就咬人
3歲以下的孩子通常還不善於與其他的孩子一同玩。 如果他們在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別人把玩具搶走了, 那麼他們的反應往往不是打人就是咬人。
解決方法: 如果可能的話, 馬上制止這樣的情況。 試試縮短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時間, 或使一起玩的人少一些。 應當注意兩個孩子可能會想玩同一個玩具的情況, 一旦他們開始搶同一個玩具時, 馬上將他們分開。
3、感到無能為力時咬人
通常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更容易咬人。 大一些的孩子似乎更強壯、更能夠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Advertisiment
解決方法: 首先試著確保孩子的需要能夠得到保護, 這樣他們也就不必咬人;確保他們不處於劣勢;如果需要的話將大孩子與小孩子分開玩;如果孩子已經咬了別人, 應馬上跟他說不能咬人並把他帶走;讓他與你在一起呆一會兒, 然後再讓他繼續與別的孩子一起玩。
4、由於感到壓力而咬人
這種咬人的行為是在表達他們的沮喪和痛苦, 他們會顯得非常的不安或是憤怒。
解決方法: 看看是否能發現造成這種壓力的原因;但如果你知道造成咬人的原因的話, 你應注意儘量避免這樣的行為發生;應該説明孩子尋找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感情,
Advertisiment
寶寶喜歡咬人怎麼辦?
1. 反思, 先預防。
如果你家的寶寶遭遇被咬, 不要以為只是因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小爭執所引起的, 而忽略了此事, 應當立即對他進行認真教育。 根據寶寶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分析, 讓他知道咬人是一種錯誤行為, 咬人會傷害別人, 帶給別人疼痛, 不應該去模仿。 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2. 耐心, 重教育。
寶寶發生咬人事件後, 也不要過於擔憂而去責怪孩子, 應該認識到寶寶咬人大多是屬於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上的階段性問題, 還不屬於攻擊性行為。 家長要耐心對待, 幫助寶寶分析原因, 然後進行認真的教育, 以免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 如果有可能,
Advertisiment
3. 緩解, 多關心。
防止寶寶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 平時給寶寶吃些面麺、餅乾之類, 以滿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 還可以給寶寶吃甘蔗之類的水果, 讓他緩解牙癢的需要。 寶寶在牙癢時, 還可以咬咬其它織物。 平時緩解了寶寶在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 咬人行為就會減少。
4.鼓勵孩子心煩時來找你傾訴
當孩子最難過的時候, 你也許不能陪在他身邊, 比如他在幼稚園的時候, 但他需要知道自己能找你或其他大人尋求幫助。 告訴寶寶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來找你, 如果孩子真的來找你了, 你一定要認真對待他。 等下一次你不在他身邊時,
Advertisiment
5.跟他談一下發生的事
當你和孩子都冷靜下來後, 找個安靜的時候問問他, “你知道怎麼能不用咬人, 就讓別人知道你生氣了嗎?”“當你不喜歡其他孩子對待你的方式時, 你該怎麼請大人來幫忙?”跟他玩一些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來處理這些情況(比如, 跟孩子說“你扮演明明, 你拿走了我的兔子”), 他也許從中能學到一些以後能用得著的話(比如說“不, 我不願意!”)。 很多孩子咬過別人一次, 並得到過幫助後, 以後就不再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