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 如果我們食不知味會怎樣?答案很簡單, 人生會少了很多樂趣。 事實上我們尚在幼兒期時, 味覺都從未遠離過。 也許發育有前後, 但是每一刻, 我們都有機會去品嘗那生活中的甜、鹹、酸、苦、鮮, 尤其是那份源自胎兒時的甜甜回憶……
“甜”源自胎兒時, 來到塵世後, 寶貝對它的依戀之情絲毫不會削減, 但這更多是生理問題, 對它的情感只是個副產品。
科學真相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精神生物學研究員蘇珊娜·派斯娜和肯特·貝利吉發現, 老鼠腦部有個“快感點”, 而這個“快感區域”會使甜的味道較之其他味道更受歡迎。
Advertisiment
甜味本身僅僅是一種感覺而已, 品嘗到甜的東西所帶來的快樂實際上是在大腦內部產生的。 腦部的神經系統會積極地將“愉快”添加到這種感覺上, 從而產生一種“喜歡”的反應。 因此“甜”味是下經訓練就能被寶貝接受的一種味道, 而甜味食物通常也是自然界中較為安全的食物。 寶貝憑著本能去接受它也是有道理的。
此外, 帶有甜味的食物除了補給能量, 還能在心理上給人一種滿足感。
Advertisiment
當然, 大部分的爸爸媽媽不會因噎廢食, 做出這等可笑之事, 但是另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卻依然會“不小心”讓寶貝成了嗜糖狂。 這就是關於乳汁難吃的傳說。
有一天某成年人好奇心突起再兼童心大發, 試著嘗了嘗奶水的味道, 結果……立刻吐了出來。 哇!太難吃了!除了沒有甜味然地認為自己的味覺與小寶貝的別無二致,
Advertisiment
要知道寶貝的嘴比我們的嘴更敏感, 也更容易分析味道, 所以他很容易接受添加給他的我們所喜好的味道。 成年人的舌頭佈滿了感受器, 有的負責向大腦傳遞味道的資訊:鹹、甜、酸、苦;有的負責評估食品的品質;有的負責測量食品的溫度。 而嬰兒的這些感受器不僅僅在舌頭上, 還遍佈他整個口腔中。 感受器的數量眾多, 能讓寶貝更好地把資訊細化, 所以寶貝不需要加量加碼, 就能品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