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在“為什麼”中長大

為什麼眼睛會看東西?
為什麼大便從屁股眼中出來, 小便從小雞雞中出來?
為什麼我想吃薯片?
為什麼腳放在水中, 水就高起來了?腳拿出來, 水就低下去了?
為什麼外婆是媽媽的媽媽?
為什麼車子上有數字, 65, 21, 115?
……
為什麼孩子的問題這麼多?他的小腦袋瓜中究竟裝著多少個為什麼?他的小腦瓜正在思考的是什麼?聽到孩子源源不止的問題, 很多父母在驚奇孩子的好奇天性的同時, 禁不住思考“怎麼辦”?
知—端正態度
●理解。 孩子的“為什麼”源於他的生活體驗, 充滿了童趣, 是小腦袋的思考成果。
●認真。 孩子人小鬼大,

Advertisiment
他的“為什麼”常常使使你措手不及, 所以不要馬虎應付孩子, 而應該不斷學習, 認真思考, 真誠回答。
●鼓勵。 孩子敏感的成就感, 依賴父母的評價, 所以對孩子的“為什麼”有一種肯定的積極態度, 多說一些:“這是一個多好的問題!”“你怎麼會想出這個問題呢, 我怎麼不知道呢?”“你真棒!”
請堅信:
●父母與孩子平等, 接受和鼓勵孩子, 孩子才能心智健康。
切忌:
●重知識:“這個字是什麼?”
●不耐心:“怎麼還囉嗦?”
情—驚喜“為什麼”的價值
●語言發展。 孩子提出“為什麼”, 聽懂“是什麼”, 解釋“我覺得怎麼樣”, 都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發展。
●自信提高。 孩子的“為什麼”使父母“不知道”, 孩子於是驕傲地亮出“標準答案”!父母一句“提的問題真好!”, 孩子得意洋洋,
Advertisiment
“提問2……, 提問3……”不斷湧現, 自信心不斷發展。
●知識積累。 孩子正在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 探究世界。 “為什麼”就是他探究和積累生活知識的一種直接表現。
●品德發展。 父母有意識地“拋皮球”, 提問孩子“為什麼吃飯前要洗手?”“為什麼要與別人打招呼?”等, 讓孩子逐漸從自己的回答中意識到愛清潔, 講衛生, 有禮貌。
小提醒:
●父母的積極情緒, 父母對環境氣氛的調動, 都是父母獲得驚喜的條件。
請堅信:
●父母與孩子交流越多, 孩子給你的驚喜越多。
意—在生活中的堅持
●孩子有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引發和應對孩子的“為什麼”是一個長期的工作。 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時候, 就注意培養。 如, 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 父母可以拿一個玩具道具,
Advertisiment
遮在臉上, 模仿道具動物的聲音, 問孩子:“×××(孩子的名字), 你的眼睛在哪兒”?“×××(孩子的名字), 你的屁股在哪兒?”然後, 父母戴著面具, 親親孩子的身體部位。
●父母可以隨時激發孩子的“為什麼”, 如可以利用散步、購物等各種時間和場合激發孩子的“為什麼”和“是什麼”。
小提醒:
●引導孩子的“為什麼”、是持久、即興的活動, 沒有固定的時間和程式。
行—應對技巧
●遊戲引發。 父母可以與孩子用猜拳的方法確定一個人提問, 使孩子與父母的角色不斷互換, 使孩子既樂於提問, 也樂於回答。
●遊戲交流:提問——回答的過程中, 提問人可以用雙手做個圓圈, 邊走邊說:“套套, 套圈圈, 套到一個××(如媽媽或外婆), 這時提問者用雙手抱住被套者, 然後“提問”, 被套者“回答”。
Advertisiment

遊戲總結:提問者應該對被提問的答案進行判斷或者補充, 以達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小提醒:
●問題前面, 人人平等。 孩子既可以問, 也可以答。
●隨時隨地都可以靈活地引發孩子提問、回答。
請堅信:
●回答即尋找答案, 重要的在於怎麼尋

找答案, 用什麼方法去回答, 而不是答案本身。
●面對孩子的“為什麼”, 父母不是一個被動的知識灌輸者, 而是孩子興趣的引導者, 與孩子一起探索的合作者。
●孩子的興趣是關鍵。 父母不要為提問而提問, 為回答而回答, 要以靈活方式, 引發孩子更多的觀察和思考。
切忌:
●父母即興發揮, 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