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在幼稚園裡被欺負了

媽媽從幼稚園接回丹丹, 發現她的手上有一塊青紫, 還依稀可辨出是兩排小牙印。 媽媽問:“丹丹, 這是怎麼回事?”丹丹說:“壯壯咬的。 ”“他為什麼咬你?”“他跟我搶玩具, 我不給他, 他就咬我了。 ”媽媽聽了, 心裡很不是滋味, 自己的寶貝, 從來一個手指頭都沒動過, 可到幼稚園, 就被小朋友咬了, 還這麼厲害。 媽媽繼續問:“那你打他了嗎?”“沒有。 ”“那你怎麼辦了?”“我就哭了!”
一、瞭解小孩子為什麼愛打人, 要先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入手。
1、2歲多的孩子, 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 此階段, 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 不懂得分享、合作,

Advertisiment
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
2、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 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 也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3、還有的小朋友, 打人根本就不是因為要攻擊對方, 而是向對方表示友好, 只是他的行為看上去像是打架, 而且不懂得輕重, 比如親小朋友的時候像是在咬人, 摟著小朋友的時候像在摔跤, 弄疼了被親被咬的小朋友, 那兩個人就打起來了。
二、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之後, 心裡肯定不舒服。 但父母更要學會正確對待。
1、教孩子身手敏捷
在家裡,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一玩遊戲, 比如媽媽和寶寶追打著玩, 打寶寶身體時, 看看他是否能迅速躲避, 假裝要打他的臉時, 看看他是否能扭過頭。 從和父母的遊戲中,
Advertisiment
孩子就逐漸能學會躲避危險。 同時, 也允許孩子和要好的小夥伴之間打鬧, 這是他們的一種學習方式, 通過這種遊戲, 他們也能學會躲避危險。
2、和其他孩子交朋友
放學後, 有些小朋友不願回家, 還喜歡在幼稚園裡玩一會, 這時父母要允許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 幾個要好的小朋友, 雖然也會出現爭執的場面, 但此時父母正好可以觀察他們如何處理, 當他們無法正確處理時, 再幫他們解決, 經過這樣的交往, 寶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學會處理問題的。
3、大聲求援
有的孩子生性軟弱, 當別人欺負他時, 他只知道向後退, 一直退到牆角。 寶寶越是退縮, 攻擊性的寶寶越是厲害。 對這樣的孩子, 父母應當告訴他, 不用害怕,
Advertisiment
而要大聲喊老師, 老師的到來, 能阻止攻擊性寶寶的行為, 同時高聲地喊叫, 能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使攻擊性寶寶住手。
三、父母的不當做法
1、教寶寶以牙還牙
有的父母在家裡總對孩子說:“他打你, 你就打他!”其實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教孩子以牙還牙, 他會認為這樣的處理方法是最正確的, 有可能也成為具有攻擊性的寶寶。 而且, 對於那些生性比較軟弱的寶寶, 再怎麼教也是教不會的。
2、父母介入孩子的糾紛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負了, 就去找打人的孩子, 幫孩子出氣, 也有的父母找到對方父母, 理論一番, 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 小孩子打架不記仇, 一會兒就好。 如果父母親自出面, 反而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
Advertisiment

3、教寶寶不和打人的寶寶玩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各種各樣的人, 如果僅僅因為這個人不好惹, 就不和他玩, 這其實使孩子失去了很多, 變得懦弱。 因為在發生爭執的過程中, 他們也是在經歷、在嘗試、在體驗, 孩子間會通過這些逐漸學會處理自己的事情。
4、直接找園長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負, 不與班裡的老師溝通, 而是直接找園長, 讓園長來解決。 這將在帶班老師和父母間產生隔閡, 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而應當先找找帶班老師, 詢問情況, 看看帶班老師的態度。 如果孩子總是受欺負, 經常身上帶著傷回家, 那可能是老師的責任心不夠或是師生比例不合適, 這時需要找園

長解決。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當孩子受欺負後,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 讓老師知道情況。 老師一般會多注意攻擊性寶寶的行為, 避免傷害其他寶寶。 有的幼稚園也有一些方法, 讓孩子們懂得分享。 比如每星期有一天是分享日, 讓孩子們拿著自己的玩具到幼稚園, 一起玩, 比如在一起吃東西時, 先說一遍兒歌:“我愛糖果、我愛餅乾, 我們從小相親相愛。 ”讓孩子們學會友愛、團結。 父母要積極配合幼稚園的活動, 讓寶寶拿上他最喜歡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