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和爸爸媽媽親近, 結果卻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歡迎, 寶寶肯定會強烈感受到難過和沮喪, 發脾氣哭鬧也是難免的。 有的爸爸媽媽埋怨寶寶不乖, 會“作”, 卻沒有想到原因其實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環境裡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寶寶幸福的搖籃,
寶寶需要在父母恩愛、家庭成員和睦、相互尊重的環境裡生活,
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父母不和, 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發生矛盾, 出言不遜、行為粗魯, 會讓寶寶緊張、擔憂;或者由於情緒不好, 大人將怒氣出在寶寶身上, 把寶寶當成“出氣筒”,
Advertisiment
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愛好, 他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孩子從小受到尊重, 才會產生自尊心, 長大後也會尊重別人。 因此, 家庭中應該有民主氣氛, 父母要求孩子幫助做事應該用請求或商量的語氣, 不可強迫命令。 孩子做完事後, 父母也要對孩子說“謝謝”。
父母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也要承認錯誤, 若錯怪或冤枉了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難免會有錯誤和過失以及不能令人滿意的行為習慣, 爸爸媽媽應該循循善誘, 説明他改正缺點與錯誤, 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議論、指責孩子, 如說孩子很笨、不聽話、喜歡咬人和打人等。 這將會強化不好的行為, 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把孩子當玩物,
有的無意識地隨便戲弄孩子,
如看看寶寶長得白白胖胖很可愛,
叫他小胖豬。
寶寶長得瘦的叫“小猴子”。
寶寶反應遲鈍一點,
父母一煩惱就罵他是“笨蛋”、“混球”。
這都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孩子雖小,
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格尊嚴,
一旦人格受到侮辱,
心理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而且,
萬一孩子喪失了人格尊嚴的心理要求,
帶來的後患更是無窮的。
Advertisiment
父母如能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將會生活愉快, 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