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墜床媽咪莫慌

妞妞媽最近一直很緊張妞妞, 因為妞妞已經墜床2次了。 好在妞妞摔的都不重, 但還是把妞妞媽嚇得心驚膽顫。 妞妞媽不明白了, 妞妞才7個月, 床邊也有小圍欄, 這麼小的寶寶是怎麼墜床的?到底該怎麼防止寶寶再次墜床呢?

Advertisiment

孩子墜床, 家長的過錯

調查顯示, 在眾多的嬰兒墜床案例中, 絕大多數情況都是由於家長的疏忽大意所致。 通常有下面三種情況:

1、低估了寶寶的運動能力

運動是寶寶最快樂的事情, 只要寶寶具備向一側翻身的能力時, 就蘊藏著墜床的隱患。

2、疏于防範

媽媽覺得天天和寶寶在一起, 對寶寶的運動特徵、生活習慣、個性都比較瞭解, 寶寶何時要活動, 何時會安然入睡都瞭若指掌。 恰是這種過度放心, 讓媽媽疏于防範, 難怪媽媽會納悶:寶寶剛才還睡得好好的, 怎麼會掉下來呢?

3、認為寶寶墜床沒有危險

除非出血, 寶寶偶爾從床上掉下來不會有什麼危險,

Advertisiment
這是大多數媽媽的想法。 對墜床的不重視心理不可取, 要知道儘管寶寶的肢體彈性好, 但墜床仍然會給寶寶帶來傷害。

寶寶墜床應對策略:

寶寶一旦墜床, 媽媽不要驚慌, 要

第一時間要檢查寶寶有沒有直接創傷, 接著就要看寶寶是否存在心理損傷。

Advertisiment
具體措施包括:

1、不要心急火燎地將寶寶從地上抱起, 動作不要過猛, 以免導致其他不必要的傷害。 蹲下身子, 一隻手托在寶寶的頸後, 一隻手托在臀下, 將寶寶平放在床上, 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頸椎和頭部。 判斷身體哪個部位先著地或碰及其他硬物;檢查四肢的活動情況和頭部有無腫塊;如果未發現異常, 可以試著慢慢活動寶寶的手臂和腿, 也可以讓寶寶通過玩玩具來活動肢體。 如果寶寶活動自如或只是輕度皮膚擦傷時, 可不用上醫院治療, 媽媽只需抱起寶寶安穩情緒, 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損傷就好。

2、如果確定寶寶是頭部著地, 尤其是後腦勺先著地時, 媽媽需特別重視。 發現寶寶出現高聲哭叫、睡覺不醒、嘔吐、非常興奮、四肢肌肉緊張、牙關緊閉、眼斜視等任何一個表現時,

Advertisiment
都需立即送往醫院, 看是否存在顱腦損傷。

3、當寶寶出現四肢活動不對稱、觸及肢體或關節時出現哭鬧或痛苦表情時, 需警惕是否伴有關節、骨骼或臟器損傷, 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Advertisiment

妙招杜絕墜床發生:

1、家長首先要端正思想, 多留心, 多警惕, 別存僥倖心理。

2、可以在床的四周設上圍欄, 當寶寶睡覺或玩耍時, 拉上床欄。

3、可以在床邊的地面上鋪些具有緩衝作用的物品, 如海綿墊、棉墊、厚毛毯等, 即便寶寶墜床了, 也不會出現嚴重損傷。

4、寶寶的活動空間不能放置任何危險物品, 尤其是床邊和床上, 以防寶寶跌倒碰傷磕傷。

5、寶寶在床上玩耍需在媽媽的看護下進行。 如果媽媽有事需暫時離開, 最好將寶寶移至地面上玩, 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 同時準備玩具讓寶寶玩, 不時地跟寶寶說話, 給寶寶心理支持。 這樣媽媽既可以做家務, 又可以鍛煉寶寶獨立。

雖說寶寶們都是很抗摔, 但還是要多加防範, 以防萬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