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夏天睡覺出汗多,怎麼辦?

一般來說, 寶寶比大人愛出汗。 汗是由皮膚汗腺分泌的, 汗腺是人體皮膚調節體溫的重要結構之一。 小兒時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 平時活動量大, 尤其是嬰幼兒皮膚含水量較大, 皮膚表層微血管分佈較多, 所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多。 再說小兒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 即使晚上也愛出汗, 這是正常現象。

小寶寶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 並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症狀。 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 因而虛汗不斷。 其實, 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

Advertisiment
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 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而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 如佝僂病的出汗, 表現為入睡後的前半夜, 小兒頭部明顯出汗。 由於枕部受汗液刺激, 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 結果造成枕部頭髮稀疏、脫落, 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髮, 醫學上稱之為“枕禿”, 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 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 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 出汗也就會自止。 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 後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 多數是有病的表現, 最常見者是結核病。 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 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欲減退、面頰潮紅等。 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 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 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
Advertisiment
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寶寶在夏天睡覺多汗, 媽媽該如何護理

1、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出汗多, 首先應該尋找多汗的原因。 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話, 媽媽不必過分憂慮, 只要除去外界導致寶寶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 炎熱夏季需經常開窗, 有條件者用電扇或開空調, 要注意風不要直接對著寶寶吹, 尤其在寶寶睡著後, 皮膚毛孔開放, 身上有汗, 風直接吹容易受涼。

2、注意寶寶的衣著及蓋被。 我們主張寶寶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 從小鍛煉寶寶抵抗力。 有的媽媽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 就拼命給孩子添加衣服, 穿了好幾件毛衣還穿棉襖、棉褲, 晚上蓋好幾床棉被。 要知道給寶寶穿或蓋得過多,

Advertisiment
使寶寶大量出汗, 衣服被汗液弄濕, 又沒有及時換掉, 寶寶用自己的身體溫度捂幹濕衣服, 反易受涼而引起感冒發燒及咳嗽。 出汗嚴重的寶寶, 由於體內水分喪失過多, 會引起脫水。

3、父母需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最好喂淡鹽水, 因為寶寶出汗與成人一樣, 除了失去水分外, 同時失去一定量的鈉、氯、鉀等電解質。 給寶寶喂淡鹽水可以補充水分及鈉、氯等鹽分, 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避免脫水而導致虛脫。

4、父母應及時給出汗的寶寶擦乾身體。 有條件的家庭, 應給寶寶擦浴或洗澡, 及時更換內衣、內褲。 寶寶皮膚嬌嫩, 過多的汗液積聚在皮膚皺折處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 可導致皮膚潰爛並引發皮膚感染。

5、發現寶寶多汗,

Advertisiment
媽媽應仔細觀察有無其他併發症狀, 及時去醫院就診, 治療引起多汗的疾病。 如嬰幼兒有活動性佝僂病而多汗, 可去醫院就診, 口服魚肝油和鈣粉, 多進行曬太陽等戶外活動。 夏天清晨突然發現小兒出大汗, 沒有發熱, 面色蒼白, 精神萎靡, 四肢發冷, 應考慮低血糖的可能, 在家先喂糖水, 再立即去醫院, 進一步診治。

6、中醫中藥治療。 一般沒有什麼西藥可以單獨治療寶寶多汗。 可吃些中成藥或湯劑以協助止汗。 如用太子參15克, 炙黃芪15克, 紅棗6-8只, 煎湯口服。 沖服黃芪顆粒沖劑, 不必煎。 有佝僂病的寶寶可以沖服龍牡壯骨沖劑等。

因此, 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 應仔細區別, 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另外,

Advertisiment
也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給寶寶分析, 然後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法。 幼兒睡覺出現的其它相關狀況和分析如下。

正常的嬰兒在睡眠時比較安靜舒坦, 呼吸均勻而沒有聲響, 有時小臉蛋上會出現一些有趣的表情。 但是如果嬰兒有以下狀況出現, 父母應該高度重視。

症狀一: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滿頭大汗。

專家提醒:可以說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大汗淋漓, 並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 就要注意觀察, 加強護理, 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 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徵象, 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症狀二:嬰兒夜間睡覺前煩躁, 入睡後全身乾澀, 面頰發紅, 呼吸急促, 脈搏增快, 超過110次/分。

專家提醒:這預示著嬰兒即將發燒。 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症狀或腹瀉症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症狀出現,即應採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

症狀三:嬰兒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嬰兒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嬰兒送醫院診治。

症狀四: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

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

症狀五:嬰兒睡覺後不斷地咀嚼。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嬰兒專用的驅蟲藥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嬰兒的飲食。

症狀六:嬰兒睡著後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

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髮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症狀七: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

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後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品質。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於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後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

症狀八:嬰兒經常在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專家提醒:這在醫學上稱為嬰兒夜間驚恐症。如果孩子沒有疾病,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

應該注意嬰兒是否有感冒症狀或腹瀉症狀,另外注意給他補充水分。如果嬰兒真有發燒症狀出現,即應採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溫方式。

症狀三:嬰兒睡眠時哭鬧,時常搖頭、抓耳,有時還發燒。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濕疹或是中耳炎。應該及時檢查嬰兒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有紅點出現,如果有的話,及時將嬰兒送醫院診治。

症狀四:嬰兒睡覺時四肢抖動。

專家提醒:這一般是白天過度疲勞所引起的,不必擔心。需要注意的是,嬰兒睡覺時聽到較大響聲而抖動是正常反應;相反,若是毫無反應,而且平日愛睡覺,則當心可能是耳聾。

症狀五:嬰兒睡覺後不斷地咀嚼。

專家提醒:嬰兒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若是蛔蟲病可用嬰兒專用的驅蟲藥驅除;若是排除了蛔蟲病,則應該合理安排嬰兒的飲食。

症狀六:嬰兒睡著後手指或腳指抽動且腫脹。

專家提醒:這時父母要仔細檢查一下嬰兒的手指,看它是否被頭髮或其他纖維絲纏住,或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症狀七: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

專家提醒:其實小寶寶入睡後在床上翻滾的現象較為常見。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品質。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於是翻來滾去。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後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

症狀八:嬰兒經常在睡著後突然大聲啼哭。

專家提醒:這在醫學上稱為嬰兒夜間驚恐症。如果孩子沒有疾病,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