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絕壁是項苦逼活啊。 沒生出來的時候擔心TA缺胳膊少腿的, 生出來後又老擔心TA會不會患上這病那病, 真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 含在嘴裡怕化了。 "這不夏天來了, 皰疹性咽炎、手足口、急性腸胃炎等各路"妖魔鬼怪"又捲土重來。 爸爸媽媽們莫慌!
小百科給你分析分析寶寶夏季常見的五大病——皰疹性咽炎、急性腸胃炎、手足口、流感、空調病, 再悄悄告訴你們這些常見病的護理妙招, 趕緊來圍觀吧!
NO.1 皰疹性咽炎皰疹性咽炎是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自限性疾病, 以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
Advertisiment
症狀:
孩子患上皰疹性咽炎後, 症狀多表現為發燒、咽痛等。 讓發病孩子張大嘴巴, 我們可在其咽喉部、舌部甚至口腔黏膜處發現皰疹。
小貼士:
1、皰疹性咽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即使不用藥, 一星期後也會痊癒。 但如果嚴重到呼吸加快、高燒不退等, 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2、皰疹出現短暫, 發現時往往已經潰瘍了。 此時, 寶寶的牙齦處常會出現白色或黃色的假膜, 並伴隨口水增多、舌苔變厚、口臭等現象。 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牙齦充血, 一碰就會出血。 這時, 可以每天用淡鹽水給寶寶漱口, 緩解寶寶咽部和口腔的不適。
3、患兒少外出, 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 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Advertisiment
手足口病以手、足、口出現水皰為特徵, 病情輕而短暫。 一到夏季, 它便傾巢出動, 虐得寶寶體無完膚。
症狀:
患兒通常多有發熱表現, 同時伴有頭痛, 咳嗽, 流涕等症狀。 發熱1-2天后, 患兒的口腔粘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處會出現紅色小丘疹, 並進而發展成為小水泡。
小貼士:
1、一旦發現受感染, 因帶寶寶及時就醫, 並避免與外界接觸, 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2、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 保持空氣新鮮、流通, 溫度適宜。 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薰蒸進行空氣消毒。
3、在夏季得手足口病的寶寶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現象,
Advertisiment
4、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 而且在此期間, 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NO.3 急性腸胃炎夏季高溫高濕又是細菌繁殖活躍期, 是消化道疾病的多發季節。 稍不注意, 寶寶便很有可能患上急性腸胃炎。
症狀:腹瀉、發燒、噁心嘔吐、腹部痙攣、腹部觸壓痛、食欲減退、哭鬧不安。
小貼士:
1、孩子患了急性腸胃炎, 應臥床休息, 禁食12至24小時, 使胃腸道的食物排空, 讓腸道得以適當休息, 以利於胃腸功能的恢復。
2、在禁食期間, 可給孩子喝些加糖的淡鹽水。 並且要注意觀察孩子大便性質、大便次數、小便次數和量、小兒的精神反應、手腳是否發涼等。 如果大便次數多、含水量多、雙眼下陷、面色發灰、手腳發涼、小便極少,
Advertisiment
3、孩子患急性腸胃炎時, 由於大便中酸性代謝產物大量增加, 能刺激肛門周圍皮膚發紅。 因此, 每次大便後要給孩子洗一洗屁股, 並塗上一點鞣酸軟膏。 如果孩子已經發生臀紅, 可以塗龍膽紫。
NO.4 流感很多媽咪以為秋冬一過, 就可以對流感放鬆警惕了。 其實, 流感夏季也存在, 且在嬰幼兒當中發病率較高, 它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的接觸進行傳播。
症狀:畏寒、高熱、全身乏力、四肢酸痛、打噴嚏、鼻塞、流鼻涕等。
小貼士:
1、患兒需隔離一周以上的時間, 直至主要症狀消失後才可解除隔離,
Advertisiment
2、流感嚴重的時候, 最好不要給患兒洗澡。 因為洗澡會使血液迴圈旺盛, 於靜養不利, 且會受涼。
3、流感會引起患兒全身不適, 父母可以在他們的頭面部、脖頸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及腳部進行按摩。 嬰幼兒因為皮膚、骨骼稚嫩不宜施以按摩, 但輕輕地揉捏四肢仍可使他們感到放鬆而加速痊癒。
4、患兒的房間要保持空氣清新。 感冒病毒隨呼吸、噴嚏排出後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十幾個小時, 條件合適時甚至可以懸浮兩晝夜以上。 所以, 堅持室內通風換氣十分必要。
NO.5 空調病炎炎夏季, 自然少不了空調。但寶寶皮膚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細血管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如果使用空調不當,就會容易引發"空調病"。
症狀:流鼻涕、鼻塞、咳嗽、發燒等。
小貼士:
1、用藥控制病情。很多媽媽在寶寶生病後總是不會第一時間選擇用藥,但是空調病不一樣,因為寶寶長期處於空調房環境之中,所以用藥需及時,否則病情難以控制。
2、幫助寶寶出汗。空調病屬於著涼引起的病,因此需要多出汗,可以多給寶寶喝水,最好是白開水和淡鹽水,能幫助寶寶出汗。
3、不要長時間開空調,每天應至少保持2-3小時的通風。
4、注意空調的過濾網清洗,過濾網中的灰塵容易滋生蟎蟲等過敏源。
自然少不了空調。但寶寶皮膚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細血管豐富,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如果使用空調不當,就會容易引發"空調病"。症狀:流鼻涕、鼻塞、咳嗽、發燒等。
小貼士:
1、用藥控制病情。很多媽媽在寶寶生病後總是不會第一時間選擇用藥,但是空調病不一樣,因為寶寶長期處於空調房環境之中,所以用藥需及時,否則病情難以控制。
2、幫助寶寶出汗。空調病屬於著涼引起的病,因此需要多出汗,可以多給寶寶喝水,最好是白開水和淡鹽水,能幫助寶寶出汗。
3、不要長時間開空調,每天應至少保持2-3小時的通風。
4、注意空調的過濾網清洗,過濾網中的灰塵容易滋生蟎蟲等過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