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多吃不消化,媽媽有辦法

俗話說:“孩童不知饑飽”, 小孩子遇到好吃的東西, 總是喜歡不停地吃, 尤其是在爸爸媽媽的寵溺下吃一些煎炸、高蛋白的速食食品。 而爸爸媽媽也盼望兒女健壯, 在餵養寶寶時惟恐營養不足, 總是給予魚肉奶蛋, 這樣很容易造成食積, 損傷寶寶的脾胃, 引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膚發黃、精神萎靡等病症。

中醫調養

小兒推拿幫助治療食積

寶寶食積了, 媽媽怎麼辦?小兒推拿不單可以調整臟腑, 改善氣血, 還對食積有明顯療效, 簡單易學, 媽媽易操作, 寶寶易接受, 是應對食積的好方法。

Advertisiment
常用的健脾消食推拿手法有:

1. 清補脾經:將寶寶拇指屈曲, 循拇指橈側邊緣指端至指根來回直推, 約300次。

2. 分推腕陰陽:媽媽的兩拇指併攏, 自寶寶掌後橫紋中點向兩旁分推, 約100次。

3. 推四橫紋:位置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使寶寶四指併攏, 媽媽在穴位上橫向來回直推, 約50次。

只要發現寶寶舌苔厚膩, 不思飲食, 都可以為寶寶做這些推拿手法。

中醫講求辯證, 對於食積也一樣。 除了以上三種推拿手法外, 還可以根據虛實辯證進行針對性的推拿調養。 病程比較短, 腹脹且拒絕撫按, 或者伴有低熱、哭鬧不安, 多屬實證, 宜行清大腸、推下七節骨等手法消食導滯。

1. 清大腸:媽媽用拇指沿寶寶食指橈側緣自虎口向指尖直推,

Advertisiment
約100次。

2. 推下七節骨:媽媽用拇指橈側面自寶寶的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直推, 約100次。

病程較長, 雖然腹脹, 但喜歡撫按, 精神疲憊, 形體消瘦, 多屬虛中夾實證, 宜行捏脊、分推腹陰陽等手法健脾開胃。

1. 分推腹陰陽:寶寶仰臥, 媽媽以左右兩手的拇指分別自胸骨下端, 沿肋弓分推至兩側的腋中線, 約200次。

2. 捏脊: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 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 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 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 捏脊時, 寶寶需俯臥, 媽媽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 挾持肌膚, 拇指在後, 食指、中指在前。 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撚動, 拇指向前推動, 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 每捏3次提1下, 稱“三捏一提法”, 捏3~5遍。 捏完之後再揉按雙側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分鐘,

Advertisiment
連續兩天, 就會感覺到寶寶的食欲有所增進。

中醫關鍵字

食積

又稱積滯, 小兒脾胃本自柔弱, 臟腑嬌嫩, 若食之過多, 常可導致宿滯而成疾。 臨床以不思乳食, 腹脹噯腐, 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 萬全(明代兒科醫生)在《幼科發揮》中強調:“脾胃壯實, 四肢安寧, 脾胃虛弱, 百病蜂起。 ”臨床中, 小兒感冒、發熱、咳嗽、哮喘、厭食、腹瀉、腹疼、夜驚、遺尿、癲癇等疾病的發病, 均與食積有關。 因此, 重視對患兒脾胃的調理, 可防止多種疾病的誘發及復發。

調節飲食, 預防食積

除了推拿治療食積之外, 在日常的生活中媽媽應該怎麼預防寶寶食積呢?對小兒食積, 應重視預防, 調節飲食。

1. 注意饑飽。 中醫認為“要想小兒安,

Advertisiment
三分饑與寒”。 這裡的“饑”講的就是不能讓寶寶過飽。 如果寶寶吃太多, 腸胃負擔太重, 反而會損傷了脾, 影響消化和吸收。

2. 飲食定時。 “乳貴有時, 食貴有節”, 定時吃飯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 胃腸的消化液分泌也就有了規律, 能夠很好地將食物消化、吸收。

3. 營養全面。 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 少吃煎炸油膩的食物, 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各種蔬果。 4.愉快進食。 吃飯的時候情緒愉快, 不僅飯吃得特別香, 而且消化也特別好。 反之, 如果經常在孩子吃飯時責駡他, 會使他的脾胃受傷。

俗話說:“三分醫, 七分養, 十分防。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只有老人才需要養生, 其實不然, 養生是條漫長的路, 越早走上這條路, 受益越多。 所以媽媽要懂得科學地餵養寶寶,

Advertisiment
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發生食積, 讓寶寶更健康地成長。

百草堂 山楂

【性味歸經】味酸甘, 性微溫, 入脾、胃、肝經, 有重要的藥用價值。

【功效】消食化積, 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可治傷食後引起的腹滿飽脹、食欲不振、腹痛便溏, 尤善於消化油膩肉食之積滯。 中醫成藥焦三仙、保和丸、山楂丸等均以山楂為其主要成分。 處在換牙期的兒童不宜多食山楂, 會損傷牙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