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多汗是生病了嗎?專家為你全面解析

寶寶出汗從中醫學的角度講分為“正常出汗”和“異常出汗”兩種類型。 異常出汗又包括 “自汗”和“盜汗”兩種情況。 白天出汗被稱為“自汗”, 夜晚出汗被稱為“盜汗”。 小兒體秉腠理疏薄, 在日常生活中, 若因天氣炎熱, 或衣著過厚, 或餵奶過急, 或活動劇烈, 都可引起出汗, 如無其他疾苦, 不屬病態。

現代醫學主要分下列三方面來考慮病因:

1、全身性多汗, 急慢性☆禁☆感染性疾病、迴圈功能不全、結締組織疾病、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疾病、營養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內分泌功能異常的疾病、食物性刺激、藥物作用、中毒、神經等均可致之。

Advertisiment

2、半側身多汗, 多見於神經系統疾病。 如占位病變(腦腫瘤、腦出血、腦損傷、腦血管病變等)在腦神經中樞;病變在脊髓, 可致下半身出汗, 或一個肢體多汗;局部交感神經節受損或病變。

3、局部多汗, 如手掌、腋下、會陰的多汗, 多為汗腺分泌異常所致。

小兒多汗的原因及性質

小兒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較複雜, 是多種疾病共同作用出現的症狀。 所以, 必須準確地診斷出小兒多汗的相關疾病, 找出病根, 才能有效地治療小兒多汗症。 父母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觀察辨別小兒多汗的性質呢?

多汗出現的時間

如活動性佝僂病多數是在晚上睡後多汗, 深睡以後汗液逐漸減少;結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則為通宵多汗, 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盜汗;空肚子時多汗應考慮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來時多汗應注意腦部暫時缺血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

Advertisiment

多汗與伴隨症狀

多汗伴枕禿(即俗稱小兒脫帽圈)和方額頭、肋骨串珠等骨骼改變者, 多為佝僂病;多汗伴低熱、食欲減退、消瘦等, 應懷疑結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遊走性骨關節腫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狀, 應注意風濕病。

多汗與年齡

如嬰幼兒多汗, 應注意活動性佝僂病;年長兒多汗應特別注意結核病、風濕病和寄生蟲感染等。

多汗的部位

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風濕熱、低血糖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引起的;身體的一側多汗則可能有腦部病變;頭部多汗多見於佝僂病。

當然, 鑒別小兒病理性多汗,

Advertisiment
除必須結合病史、體征分析以外, 還應進行有關檢查, 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和治療, 父母也不能擅自下結論, 隨便給孩子用藥。 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 可以帶孩子上醫院檢查, 向醫生詳細描述孩子的症狀, 以便及時正確診斷。

小兒多汗治療6方法

1、補充水分

大量出汗後要維持機體內環境的水平衡, 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 水分分多次補給, 每次少量。

這樣既可以使排汗減慢, 防止食欲減退, 又可以減少水分蒸發。 水燒開後打開壺蓋再燒3 分鐘, 讓水中部分酸性或一些有毒物質隨蒸汽蒸發掉。 而且燒開的水最好當天喝, 不要隔夜。 一般情況下, 如果連續兩天清晨空腹體重比較接近, 就可以粗略地認為 水分的供給量與排汗引起的水分喪失相等。

Advertisiment

人體液PH 值約7.4, 呈弱鹼性。 家長們給小孩補充水分時, 應多選擇弱鹼性的水, 如菜果汁, 檸檬水或品質保證的白開水。 而不應或少選擇酸性水, 如可樂、汽水等。

2、補充礦物質與微量元素

出汗時有大量的氯化鈉隨同汗液喪失, 如不及時補充, 可引起缺水和缺鈉, 嚴重時可引起迴圈衰竭及痙攣。 每天可以增加少量食鹽, 但最好不要超過1 克, 過多會增加以後患高血壓病的危險性。

同時, 隨汗液排出的還有鉀、鎂、鈣等。 其中鉀最值得注意, 長期缺鉀的小孩, 在高溫條件下更易中暑。 因此出汗多的小朋友, 要及時補鉀, 以提高機體耐熱 能力。 儘量多吃含鉀豐富食物, 通常各種植物性食物鉀含量高, 比如新鮮蔬菜和瓜果,

Advertisiment
另外各種豆類含鉀特別豐富, 黃豆、綠豆、赤豆等。 除了鉀、鈣、鎂外, 隨同 汗液還有一定量的鐵損失, 所以也要適當補充鐵, 如肝臟、蛋黃、豆類等食物。

3、補充蛋白質

較長時間及較大量的排汗, 機體可出現負氮平衡。 這是因為氮會隨汗排出;失水可促進組織蛋白分解, 血皮質醇濃度升高, 也可使蛋白質分解代謝加速, 從而使尿氮排出增多;而且消化吸收功能減弱, 這時糞便排氮也增多。 因此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 但最重要的是提高優質蛋白質

的供給比例, 飲食蛋白質中應有50% 來源於魚、肉、蛋、奶、豆類食品。 因為據研究發現, 汗液中氨基酸有1/3 以上是必需氨基酸, 特別是賴氨酸最多。

4、補充維生素

大量汗液排出, 還會導致一些維生素的損失, 主要是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其次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 等。因此應儘量補充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蔬菜與水果),富含維生素B1(穀類、豆類、乾果、動物內臟、蛋類等)和維生素B2(各種動物類食品、蛋類、奶類,其次是豆類等)的食物。

5、熱量供給

出汗多會影響能量代謝,機體消耗增多,可適當增加10% 熱能。但此時,唾液、胃液、腸液和胰液分泌減少,胃液酸度降低,腸液中消化酶下降;由於飲水中樞興奮使食物中樞抑制,出現食欲下降。如果勉強增加食量會適 得其反,影響食欲。因此,保護和促進食欲才是關鍵。飲食烹調時要選擇清淡的、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並注意色香味,經常變換花色品種,少量多餐。

6、平衡膳食

人體需要40 種以上的營養素以維持機體的基本生理功能,缺一種,就會有一種病,小兒也不例外。所有的營養素不可能由同一種食物來提供,因此,膳食要多樣性,不可養成偏食的習慣。

主要是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其次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 等。因此應儘量補充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蔬菜與水果),富含維生素B1(穀類、豆類、乾果、動物內臟、蛋類等)和維生素B2(各種動物類食品、蛋類、奶類,其次是豆類等)的食物。

5、熱量供給

出汗多會影響能量代謝,機體消耗增多,可適當增加10% 熱能。但此時,唾液、胃液、腸液和胰液分泌減少,胃液酸度降低,腸液中消化酶下降;由於飲水中樞興奮使食物中樞抑制,出現食欲下降。如果勉強增加食量會適 得其反,影響食欲。因此,保護和促進食欲才是關鍵。飲食烹調時要選擇清淡的、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並注意色香味,經常變換花色品種,少量多餐。

6、平衡膳食

人體需要40 種以上的營養素以維持機體的基本生理功能,缺一種,就會有一種病,小兒也不例外。所有的營養素不可能由同一種食物來提供,因此,膳食要多樣性,不可養成偏食的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