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大便不正常該怎麼辦?

當媽的都恨不得寶寶永遠不生病, 家裡的常備藥最好放到過了期。 可是人食五穀雜糧難免有個小病小災。 只是我們作為母親應該及時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

Advertisiment
爭取把疾病扼殺在搖籃裡。 比如寶寶的便便就會經常給你透露一些疾病信號, 你都瞭解嗎?

涵涵媽給大家整理了十種常見的不正常便便以及應對措施, 妞們學習下吧!

1、奶瓣屎

便便症狀:寶寶大便中有白色小塊

應對措施:母乳寶寶, 媽媽飲食不要過於油膩, 蛋白質不要太多, 不要補鈣過量, 也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 若身高體重增長正常, 媽媽就不用過於擔心, 平時給寶寶適當增加白開水的量, 喂完奶後給寶寶腹部按摩,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必要時按醫生建議指導下給寶寶吃點益生菌。

奶粉寶寶, 媽媽在沖調奶粉時, 一定要按照比例沖調, 濃度不能太高, 按照正確方法轉奶, 可以給寶寶實施少量多餐的方法進行改善。

Advertisiment

2、 豆腐渣便

便便症狀:大便稀, 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 有時呈豆腐渣樣。

應對措施:這可能是黴菌性腸炎, 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 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狀, 需到醫院就診。

3、蛋花湯樣大便

便便症狀:每天大便5~10次, 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 一般無黏液。

應對措施:多見於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 如為母乳餵養則應繼續, 不必改變餵養方式, 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 多能自然恢復正常。 如為混合或人工餵養, 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 可在奶粉裡多加一些水將奶配稀些, 還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 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餵奶量而增加餵奶次數。 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 則應請醫生診治。

4、 綠色稀便

Advertisiment

便便症狀:糞便量少, 次數多, 呈綠色黏液狀。

應對措施: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 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 —你的寶寶沒吃飽, 這時只要給足營養, 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5、泡沫狀便

便便症狀:大便稀, 大便中有大量泡沫, 帶有明顯酸味。

應對措施: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就能恢復正常。 未添加輔食前的嬰兒出現黃色泡沫便, 表明奶中糖量多了, 應適當減少糖量, 增加奶量。

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出現棕色泡沫便, 則是食物中澱粉類過多所致, 如米糊、乳兒糕等, 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 減少或停止這些食物即可。

Advertisiment

6、 臭雞蛋便

便便症狀: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

應對措施:這是提示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 或蛋白質消化不良。 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 進食是否過量, 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 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 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後再逐步添加。 還可以給寶寶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 以幫助消化。

Advertisiment

7、油性大便

便便症狀:糞便呈淡黃色, 液狀, 量多, 像油一樣發亮, 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

應對措施: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 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嬰兒, 需要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 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吃)。

8、 水便分離

便便症狀:糞便中水分增多, 呈湯樣, 水與糞便分離, 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

應對措施:這是病態的表現, 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 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並應注意寶寶用具的消毒。

9、血便

便便症狀: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應對措施: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

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

總之,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10、 羊便

便便症狀:寶寶大便乾燥呈顆粒狀。

一般來說,人工餵養的嬰兒比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我們不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是,就是便秘。

應對措施:在兩次餵奶期間,適當多喂點白開水,可以加點果汁或者米湯,以刺激腸蠕動(選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於預防便秘發生);4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對那些年齡更大點的便秘寶寶,生活中父母應鼓勵他們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穀類食品。

9、血便

便便症狀: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應對措施: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並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

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於直腸或肛門。

總之,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10、 羊便

便便症狀:寶寶大便乾燥呈顆粒狀。

一般來說,人工餵養的嬰兒比母乳餵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我們不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是,就是便秘。

應對措施:在兩次餵奶期間,適當多喂點白開水,可以加點果汁或者米湯,以刺激腸蠕動(選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於預防便秘發生);4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對那些年齡更大點的便秘寶寶,生活中父母應鼓勵他們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穀類食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