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大便哭鬧當心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 是指肛門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膿性☆禁☆感染, 並形成膿腫。

出生才30天的男孩聖兒, 每次大便又哭又鬧, 孩子又不會說話, 媽媽很著急。 給孩子洗肛門處時, 發現肛旁有一片紅紅的腫塊, 約3釐米大小, 用手觸摸時聖兒哭鬧得更厲害, 體溫也有點發熱。

媽媽帶他到小兒專科醫院就診, 被確診為肛周膿腫, 做了膿腫切排手術。 抗炎症、換藥治療20天后, 肛門周圍膿腫癒合不好, 仍有分泌物不斷滲出。 兩周前, 聖兒轉入省中醫院肛腸科, 採用清涼膏外敷醫治,

Advertisiment
才慢慢好起來。

寶寶大便哭鬧當心肛周膿腫

醫院肛腸科專家林國強主任醫師說, 近年來嬰幼兒肛瘺和肛周膿腫就診率有明顯升高趨勢。 資料表明, 嬰幼兒肛瘺和肛周膿腫就診患者約占0.15%—4.13%, “中秋小長假, 就接診了好幾位這樣的小病人。 ”

為何發病率逐年升高?中醫認為, 小兒胎毒未清, 濕熱之毒內伏, 內伏外發而發病。 西醫則認為, 多與細菌感染有關, 主要是肛腺感染。 怎麼才導致感染呢?主要是寶寶尿不濕應用的廣泛, 嬰幼兒肛門括約肌較鬆弛, 肛管較短, 在腹瀉和擦大便時易致肛管直腸黏膜外翻, 皮膚嬌嫩, 受尿不濕等擦傷後易發生感染, 繼發肛周膿腫。 其次, 嬰幼兒在子宮內雄性激素過高, 導致肛門產生異常腺體,

Advertisiment
這些腺體感染後形成肛周膿腫。 再者, 各種原因引起的小兒腹瀉, 腸道克羅恩氏病、白血病、AIDS以及其他免疫組織缺陷病。 也有報導稱, 繞蟲也是誘發肛周膿腫的原因之一, 其他(外傷、異物、其他手術後感染)都可導致肛周膿腫。

林國強介紹, 嬰幼兒肛周膿腫最初多表現為小兒大便時哭鬧, 逐漸發展為哭鬧不寧或伴發熱, 家長清洗屁屁時發現肛旁紅腫, 觸摸時哭鬧加重, 甚至有小便不暢、不願吃奶、大便內有膿血。 患嬰幼兒肛周膿腫的男嬰比較多, 一般無伴隨疾病, 發病多在出生後6個月內。

早期一般給予抗生素治療, 待膿成熟後行切開排膿手術, 後期形成肛瘺後再次手術治療, 多採用和成人一樣的治療, 由於嬰幼兒肛周膿腫和肛瘺發病情況有其特殊性,

Advertisiment
採取成人肛瘺的常規治療, 術後復發率高, 並遺留一些手術併發症。

一部分小兒肛周膿腫、肛瘺有自愈傾向, 可隨著新生兒的發育成長, 其一過性發達的肛腺和其他脂腺群隨之萎縮, 多數小兒肛周膿腫和肛瘺都能自愈。 以保守治療為主, 過早手術, 患兒肛門肌肉沒有發育完全, 如果手術不當, 局部缺損嚴重, 隨著患兒的生長發育, 容易引起肛門畸形。

林國強認為, 患兒早期不主張過早做根治手術, 嬰幼兒肛周膿腫宜採用中藥治療, 主要的藥物由當歸、紫草、麻油等組成, 具有清火解毒、涼血散淤、止痛消腫的作用。 用於小兒肛周膿腫初期和成膿期, 膿腫潰破後也能用, 能夠較好地控制感染,

Advertisiment
相當部分患兒肛周膿腫可自愈。 如果肛瘺已形成, 沒有自愈希望的話, 可以等患兒5—10歲時再手術。

預防小兒肛周膿腫, 儘量採用母乳餵養, 提高小兒抵抗力。 加強嬰幼兒臀部護理。 每次大小便後應及時更換尿布, 要多清洗, 少乾擦, 避免用粗糙的尿布, 少用尿不濕, 多用棉質尿布, 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宜用暴曬或熨過的相對無菌的柔軟尿布。 早期診斷, 治療肛隱窩炎, 也是預防肛周膿腫和肛瘺的有效方法。

小編總結:肛周膿腫, 在未發生之前, 應作好預防;發生之後, 應積極採用中西醫結合非手術療法, 使之儘快消散;而一旦硬塊化膿成熟, 就應及時採用手術切開的方法進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