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太鬧騰 假後必做3步調理

春節假期過去了, 新生寶寶一些節後綜合征出現了。 也開始讓爸爸媽媽皺起了眉頭, 寶寶因為吃得太多太雜, 產生了積食;睡覺沒了規律, 天天都要哄半天才能入眠……於是父母出動了以後的三個新招來應對……

寶寶太鬧騰, 假後必做3步調理

抓緊節後兩天時間恢復

節假日寶寶的生物鐘很容易被打亂, 假期過後, 爸爸媽媽一定要以身作則, 調整作息時間。 比如家人都儘量在晚10點左右睡覺, 並關閉電視、熄燈, 營造睡眠的環境, 儘快使寶寶的作息時間恢復正常。

爸爸媽媽要合理安排假日的時間, 儘量讓寶寶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

Advertisiment
並盡可能安排寶寶午休。 活動時爸爸媽媽要注意動靜結合, 不要讓寶寶一直處於興奮狀態, 也不要讓寶寶玩得太疲勞。

其次, 一旦作息時間被打亂, 寶寶早上不起床,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等寶寶睡到自然醒後再起床, 這樣不但不利於作息時間的調整, 而且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爸爸媽媽可以播放一些寶寶平常較為喜歡的音樂或動畫片, 吸引寶寶儘快起床。 這樣寶寶睡眠不足, 中午午睡自然快, 午睡時間一提前, 晚上入睡時間隨之會早一些。 照此堅持兩天, 寶寶的作息時間就會恢復正常。

另外, 儘量讓寶寶少看電視少上網。 在睡前至少一小時內, 不要讓寶寶玩那些容易導致興奮的遊戲。

Advertisiment
建議給寶寶念念小故事, 讓寶寶洗澡等, 在這個過程中儘量讓寶寶信任的人陪伴, 讓寶寶有充分的安全感。

飲食搭配多樣化是關鍵

節日寶寶的飲食, 應當儘量按照原來的時間和規律, 飲食搭配也要多樣化, 注重攝入維生素及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 在寶寶吃了肉類食物後, 避免讓他再吃冰淇淋、喝涼飲料等。 飲食也不要過量。

節後門診常見的寶寶飲食問題首推“過飽、飲食不節制”。 寶寶在春節期間吃了許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或者大量進食都會出現不適的症狀。 急性期會出現肚子痛、大便次數增加、不定期的腹瀉或者腹脹的情況。

在這個時候, 爸爸媽媽可先鼓勵寶寶多上廁所, 將攝入的過多的食物排出。 之後要控制寶寶的飲食,

Advertisiment
切勿讓他繼續大量進食。 另外使用溫毛巾熱敷肚子, 緩解過於激烈蠕動的腸胃。

節日過後, 家中的飲料、糖果等零食應儘快收起來, 不能讓寶寶養成每餐喝飲料、沒事就吃糖的習慣。 對於春節期間進食過多脂肪、蛋白質食物的寶寶, 節後應以清淡飲食為主;而對過節期間食欲差、未好好進食的寶寶, 要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的攝入, 以免發生營養不良。

春節期間, 寶寶的飲食結構很容易因爸爸媽媽的不注意而發生變化, 特別是1-3歲的寶寶, 要根據其飲食習慣及營養需要, 設法恢復和增進消化功能。 在此要特別提醒爸爸媽媽, 千萬不要為了過年應景, 而放縱本身肥胖的小朋友大膽進食, 反而更要避免攝入年節油膩的食物,

Advertisiment
以及隨處可見的糖果零食。

爸爸媽媽要做個榜樣

頻繁地帶寶寶走親串戚接觸陌生環境, 寶寶會因為不適應這些陌生環境, 容易產生一些煩躁的表現。 如果陌生環境中還包含了一些不良的因素, 如過強的光線、過大的噪音、異常的氣味等, 都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情緒。

面對寶寶的哭鬧, 爸爸媽媽應保持冷靜, 不要一味地指責或懲罰, 讓寶寶儘量放鬆心情, 然後把他的不良行為描述出來, 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 並鼓勵和支援他們改正。

年齡越小的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弱, 忽然換一個環境會讓寶寶產生不安的情緒, 他們不善於表達, 所以, 哭鬧、煩躁、撒嬌等行為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

Advertisiment

媽媽可以在熟悉的情境下先安排一些將要進行的活動, 幫助寶寶練習在陌生環境下的行為舉止, 媽媽自己也要表現出對新鮮事物的渴望心情以及快樂的心態, 這樣可以很大地影響寶寶的心理。

小編總結:長假過後, 大人小孩都要一段適應期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對待新生兒生活規律的調整, 媽媽可要做好計畫, 節制寶寶的飲食, 同時也應以身作則, 從小給他樹立榜樣力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