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齒是由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餵奶方法造成的, 是指寶寶已經長了牙齒卻還在用奶瓶吃奶所患的一種齲病。 生活中我們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寶寶乳牙還沒有出齊, 但已經長出的牙卻變成又黑又醜的爛牙根了, 這種現象大多都是奶瓶齲所致。
奶瓶齲的發生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餵奶方法造成的。 人工哺乳的嬰幼兒, 一般是使用奶瓶餵奶喂水。 當餵奶時, 奶嘴在寶寶的嘴裡恰好放在上下門牙的中間, 乳☆禁☆頭頂在齶部, 吮吸奶液時, 幾乎能使所有門牙都浸泡在奶液裡或糖水裡, 這樣,
Advertisiment
如果餵奶不定時, 無限延長牙齒在奶液裡浸泡的時間;或為圖省事, 哄寶寶含著奶瓶入睡;或餵奶後, 寶寶很快入睡, 無法清理口腔, 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 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 形成殘根或牙渣。
一、如何正確使用安撫奶嘴?1、不要用安撫奶嘴。 父母在忙碌的時候不喜歡孩子打擾, 但千萬不能因此而敷衍孩子, 隨意地給他們使用安撫奶嘴。
2、挑選寶寶適用的款式。 並不是所有的安撫奶嘴都適合你家的寶寶, 在選購時最好讓寶寶親自試用一下, 挑選一款寶寶喜愛並用著舒服的奶嘴。
3、使用前後要清洗乾淨。 為了保證安撫奶嘴的衛生,
Advertisiment
4、熟睡後及時拿開奶嘴。 睡著吸奶嘴會給寶寶的牙齒發育和呼吸帶來不良影響, 所以在寶寶熟睡後必須取下。
5、不要將固定帶繞在寶寶脖子上。 有的父母怕寶寶隨意亂丟安撫奶嘴, 喜歡在安撫奶嘴上裝上固定帶, 此時應切記, 勿將安撫奶嘴固定帶圍繞在寶寶脖子上, 以免發生窒息的危險。
6、不要長期使用。 長期使用安撫奶嘴容易導致牙齒變形, 所以, 在寶寶2歲之前一定要讓他們戒掉。
二、如何科學地戒掉安撫奶嘴?1、慢慢減少使用次數。 儘量減少寶寶使用安撫奶嘴的時間與次數, 淡化它, 讓寶寶慢慢忘記安撫奶嘴的存在。 在這個過程中, 父母要持之以恆, 不要寶寶一吵鬧就拿給他。
Advertisiment
2、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 有些寶寶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才依賴安撫奶嘴的, 那麼, 平時父母需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寶寶, 給他更多的關愛, 多花時間來滿足寶貝的需求, 多陪陪他, 讓他有充分的安全感。
3、用玩具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給他一些有趣的玩具, 讓他在忙碌的玩耍中淡忘奶嘴。 不戀奶嘴後, 很快就能戒掉。
4、不採取打罵、嚇唬的方法。 在戒安撫奶嘴的過程中, 有的寶寶比較容易戒, 有的則很難。 對於難戒的寶寶, 父母不要採取恐嚇、嚇唬的方法, 更不能在奶嘴上塗辣椒油。
5、以寶寶喜愛的卡通人物作榜樣。 擺出寶寶喜愛的卡通人物, 然後父母認真地和寶寶說:“寶寶你看, 小熊維尼已經長大了,
Advertisiment
6、多進行戶外活動。 經常帶寶寶去社區的花園或附近的公園散步, 做做戶外運動。 讓寶寶多和其他的小寶貝接觸, 把心思放在玩耍上。
三、奶瓶齒有哪些家庭護理要點?1、哺乳完畢後, 用紗布或牙刷沾水清潔牙齒表面, 建立幼兒喜愛口腔清爽的感覺, 儘早戒除奶瓶餵食的方式。
2、照顧好乳牙, 讓它不要因嚴重齲齒過早脫落, 而導致齒列不整;若發現齒列不整, 儘早就醫。
及時治療很重要:很多家長覺得, 反正是要換牙的, 不用補,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有齲齒以後, 食物殘渣容易藏在裡面,
Advertisiment
由於寶寶患奶瓶齲是因餵養方法不當造成的, 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做到科學餵養、搞好口腔衛生護理:
1、給寶寶喝奶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 每次喝畢必須用清潔棉簽或溫巾給寶寶擦拭口腔、齒齡及乳牙, 即使還未出牙也要進行清洗。
2、對稍大點的寶寶儘快改用匙喂水、餵奶。 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後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
3、寶寶2歲開始,媽媽可用細小柔軟的牙刷在寶寶吃過東西後及睡覺前刷牙。
4、要科學地掌握餵奶時間和次數。每次餵奶時間一般限定在15分鐘左右,當寶寶長到7、8個月,自己抱奶瓶喝奶時,應該讓寶寶在20分鐘內喝完,不要任其邊吃邊玩拖很長時間,避免使牙齒受腐蝕的時間加長。
5、可不能為圖省事,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若已形成習慣可以用溫開水替代,且一定要糾正。
6、寶寶長出乳牙後,要經常去口腔科做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立即得到治療。同時可以讓寶寶早日熟悉這裡的環境,在需要治療時,已經不懼怕醫生,能夠積極配合了。
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後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3、寶寶2歲開始,媽媽可用細小柔軟的牙刷在寶寶吃過東西後及睡覺前刷牙。
4、要科學地掌握餵奶時間和次數。每次餵奶時間一般限定在15分鐘左右,當寶寶長到7、8個月,自己抱奶瓶喝奶時,應該讓寶寶在20分鐘內喝完,不要任其邊吃邊玩拖很長時間,避免使牙齒受腐蝕的時間加長。
5、可不能為圖省事,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若已形成習慣可以用溫開水替代,且一定要糾正。
6、寶寶長出乳牙後,要經常去口腔科做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立即得到治療。同時可以讓寶寶早日熟悉這裡的環境,在需要治療時,已經不懼怕醫生,能夠積極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