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意外受傷有哪些
1、突然窒息:多因嚴重的觸電、撞傷、摔傷、頭部震傷、火場煙嗆或溺水所致。 無論何種原因, 此時首先應搶救窒息。
Advertisiment
2、嚴重受傷:多因劇烈撞傷、內臟傷或內臟大出血所致。 小兒面色蠟黃, 心跳脈搏微弱, 精神委靡、煩躁不安, 可能存在休克, 家長要緊急呼救。 同時注意保持小兒安靜。 頭低平臥, 不要過多搬動。 最好用急救車中特製休克充氣衣搬運患兒。 有條件者應給予吸氧。
3、昏迷:患兒神志不清, 呼吸、脈搏有力。 家庭急救首要是保持患兒張開嘴。 呼吸通暢。
Advertisiment
4、出血:看得見的出血當然要立即止血。 四肢出血可加壓包紮必要時用止血帶。 不能用止血帶的部位應用棉花紗布填塞。 壓迫包紮。 不能包紮處則需用手按住填塞物持續壓迫止血, 直到抵達醫院。 若有嘔血、便血, 也需急送醫院處理。
5、內臟外溢:發生腹部破裂、胸部破裂、頭顱破裂, 都可有內臟外溢, 現場只能用清潔濕布包裹, 然後送往醫院。 胸部傷有漏氣時, 用溫布塞住漏氣處, 再用布條繞胸一周紮緊, 送醫院。
6、全身燙傷:全身, 多部位或大面積燙傷時, 切切不要塗藥, 只需用清潔布單包裹後急送醫院。 可給傷者口服一些淡鹽水, 以防脫水、休克。
7、溺水:主要是搶救窒息。 首先將孩子倒提拍背排空水, 再進行吹氣人工呼吸。
Advertisiment
意外受傷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如果孩子號啕大哭, 在你懷裡不停掙扎, 使你無法看清傷口的情況, 應該立刻上醫院, 因為傷口中可能混進了碎片或者玻璃之類的雜物。 同時, 如果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必須在6小時之內找醫生診斷:
Advertisiment
1、傷口長達5釐米以上;
2、面部劃傷(除非傷口非常淺, 而且長度不超過2釐米);
3、關節劃傷, 傷口在運動中容易開裂;
4、傷口深至脂肪層, 神經細胞和肌腱也可能被損傷;
5、傷口出現缺損, 輕輕拉住兩側的皮膚, 如傷口向你“咧開了嘴”, 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斷是否需要接受縫針或綁蝴蝶繃帶。
骨折、扭傷如何處理
寶寶有時就像只沒頭的蒼蠅到處跑, 媽媽叫他跑慢點, 他置之腦後。 寶寶很容易摔跤, 有時他會自己爬起來, 然後繼續他的追逐, 但有時就沒那麼運氣了, 摔跤後嚎啕大哭。
寶寶跌跤後, 媽媽首先要檢查寶寶的傷處, 首先排除骨折症狀, 確認不是骨折後, 再進行傷口清理。 因此, 媽媽需要先掌握一些急救處理方法:
辨認骨折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跌傷較重, 會出現明顯骨折徵象:
1、劇烈疼痛, 患肢運動受限;
2、患區壓痛極為明顯;
3、患部出現腫脹, 皮膚變色;
4、在關節脫位和嚴重骨折時, 發生肢體變形。
相應對策:
如肢體活動不能自如或明顯受限, 跌傷部位出現明顯腫脹、畸形等, 此時應馬上去醫院。 在去醫院過程中, 應避免挪動骨折部位。 如四肢骨折, 應找一塊木板將骨折兩端固定於木板上;如腰部或胸背、肋骨骨折, 應找一副擔架, 擔架上放一塊木板, 或直接用木板將患兒抬到醫院, 儘快診治。 切忌背著或抱著傷兒移動, 否則可能會因骨折部位活動錯位而損傷神經、血管, 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針對骨折處出血, 送醫院前可以採用壓迫止血或橡皮筋管、橡皮帶環紮肢體止血。 每隔30分鐘左右放鬆一次,以免影響血液迴圈導致肢體缺血壞死。
腳踝扭傷
最容易扭傷的部位是腳踝,所以寶寶學步時、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的腳。
扭傷後的表現:
1、可表現為受損的關節腫脹,活動受到限制;
2、疼痛與觸痛,會隨著患部的活動而增強;
3、肌肉會不自主地痙攣;幾天後傷處還會出現青腫。
相應對策:
寶寶剛剛扭傷時,要將扭傷處墊高,避免患處活動。切忌立即揉搓按摩:為了減輕腫脹,應在第一時間內,用冷水或冰塊冷敷約15分鐘。然後,用手帕或繃帶紮緊扭傷部位,不僅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也可幫助減輕腫脹。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藥外敷包紮。注意傷後48小時內,不可對患部做熱敷:1-2天后媽媽可在患處為寶寶進行按摩,促使血液迴圈加速,消退腫脹。
注意:由於扭傷常常伴有骨折和關節脫位,尤其幼兒容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所以當患兒疼痛日漸加重,應去醫院就診。
擦傷、燙傷、挫傷如何處理
擦傷處理
寶寶擦傷以肘部、手掌及膝關節處為多見,一般表現為出血和皮膚破損。
相應對策:
如果擦傷很淺,創面比較乾淨,範圍較小,為了避免留下疤痕,可以在清理傷口後塗抹上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
如果傷口有泥土或汙物,則要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沖洗乾淨,然後塗抹上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外敷紗布包紮。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髒物,或受傷位置重要(如臉部),建議父母及時帶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燙傷處理
燙傷是小兒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常見的是被熱湯、滾粥和熱水等燙傷。
相應對策:
發現幼兒燙傷後要立即用冷水沖洗燙傷部位或將燙傷部位浸入冷水中,如果燙傷程度較輕,則可以在傷口處塗抹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抗菌消炎,避免留疤。如果幼兒是穿著衣服鞋襪被燙傷,一定不要直接將衣物脫掉,更切忌用手揉搓燙傷處,而要用剪刀輕輕剪開幼兒的燙傷部位的衣物,視幼兒燙傷的具體情況用紗布包紮處理後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挫傷處理
挫傷多表現為局部腫脹和淤血。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在完整的皮膚上出現青紫腫痛。
相應對策:
當兒童摔傷後,立即用手掌緊緊壓迫受損部位五分鐘,壓迫面積要大於受傷面積。能直接減少出血,在出血停止後,可以在傷口塗抹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避免感染和留下疤痕。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可以冰敷、冷敷,直接壓迫或加壓包紮效果會更好。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將患處適當抬高也有利於消腫。
在發生瘀血後24小時內,應該冷敷或壓迫減輕腫脹。瘀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迴圈,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周或更長。
特別提醒:
頭外傷後應密切觀察72小時,頭外傷後若出現噁心、嘔吐,嗜睡,沒精神或異常煩躁、哭鬧,安慰不起作用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最讓父母害怕的挫傷就是孩子腦袋上撞出的大包,擔心造成大腦損傷。其實,事實往往沒有那麼嚴重。因為頭部外傷後如有昏迷不醒才會造成腦震盪,在失去意識長達5分鐘或5分鐘以上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在CT掃描中被發現腦部有異常。而在這5%中,只有10%屬於嚴重傷害,其餘絕大多數基本都可自愈。
每隔30分鐘左右放鬆一次,以免影響血液迴圈導致肢體缺血壞死。腳踝扭傷
最容易扭傷的部位是腳踝,所以寶寶學步時、戶外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寶寶的腳。
扭傷後的表現:
1、可表現為受損的關節腫脹,活動受到限制;
2、疼痛與觸痛,會隨著患部的活動而增強;
3、肌肉會不自主地痙攣;幾天後傷處還會出現青腫。
相應對策:
寶寶剛剛扭傷時,要將扭傷處墊高,避免患處活動。切忌立即揉搓按摩:為了減輕腫脹,應在第一時間內,用冷水或冰塊冷敷約15分鐘。然後,用手帕或繃帶紮緊扭傷部位,不僅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也可幫助減輕腫脹。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腫的中藥外敷包紮。注意傷後48小時內,不可對患部做熱敷:1-2天后媽媽可在患處為寶寶進行按摩,促使血液迴圈加速,消退腫脹。
注意:由於扭傷常常伴有骨折和關節脫位,尤其幼兒容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所以當患兒疼痛日漸加重,應去醫院就診。
擦傷、燙傷、挫傷如何處理
擦傷處理
寶寶擦傷以肘部、手掌及膝關節處為多見,一般表現為出血和皮膚破損。
相應對策:
如果擦傷很淺,創面比較乾淨,範圍較小,為了避免留下疤痕,可以在清理傷口後塗抹上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
如果傷口有泥土或汙物,則要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沖洗乾淨,然後塗抹上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外敷紗布包紮。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髒物,或受傷位置重要(如臉部),建議父母及時帶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燙傷處理
燙傷是小兒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常見的是被熱湯、滾粥和熱水等燙傷。
相應對策:
發現幼兒燙傷後要立即用冷水沖洗燙傷部位或將燙傷部位浸入冷水中,如果燙傷程度較輕,則可以在傷口處塗抹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抗菌消炎,避免留疤。如果幼兒是穿著衣服鞋襪被燙傷,一定不要直接將衣物脫掉,更切忌用手揉搓燙傷處,而要用剪刀輕輕剪開幼兒的燙傷部位的衣物,視幼兒燙傷的具體情況用紗布包紮處理後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挫傷處理
挫傷多表現為局部腫脹和淤血。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在完整的皮膚上出現青紫腫痛。
相應對策:
當兒童摔傷後,立即用手掌緊緊壓迫受損部位五分鐘,壓迫面積要大於受傷面積。能直接減少出血,在出血停止後,可以在傷口塗抹醫用透明質酸鋅凝膠,避免感染和留下疤痕。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可以冰敷、冷敷,直接壓迫或加壓包紮效果會更好。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將患處適當抬高也有利於消腫。
在發生瘀血後24小時內,應該冷敷或壓迫減輕腫脹。瘀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迴圈,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周或更長。
特別提醒:
頭外傷後應密切觀察72小時,頭外傷後若出現噁心、嘔吐,嗜睡,沒精神或異常煩躁、哭鬧,安慰不起作用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最讓父母害怕的挫傷就是孩子腦袋上撞出的大包,擔心造成大腦損傷。其實,事實往往沒有那麼嚴重。因為頭部外傷後如有昏迷不醒才會造成腦震盪,在失去意識長達5分鐘或5分鐘以上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在CT掃描中被發現腦部有異常。而在這5%中,只有10%屬於嚴重傷害,其餘絕大多數基本都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