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好勝輸不起 父母可以這樣做

總有些寶寶好勝心比較重, 經不住挫折和失敗。 輸不起的性格對寶寶的成長可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哦!寶寶輸不起會有哪些表現?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麼做才能讓寶寶“輸得起”, 積極面對挫折和失敗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你家寶寶有沒有以下輸不起的表現吧!

1、玩“搶凳子”輸了, 就找藉口不玩

小鐘活潑好動, 在幼稚園是孩子王, 但是老師發現小鐘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搶凳子”或者捉迷藏時, 一開始還是好好的, 但是輸了以後就找藉口不玩了, 搞到其他小朋友很有意見!

小編分析:小鐘在幼稚園是孩子王,

Advertisiment
在家裡很可能也是一個小皇帝。 或許在家庭遊戲中, 小鐘經常也是勝利的一方呢!家人對孩子百般遷就使得孩子難免有點自我中心, 孩子高自尊, 輸掉了遊戲感覺在別的小朋友面前面子不知往哪擱, 未免“丟人”就找藉口不玩了。

2、搭積木一兩次搭不好就推翻

明明和媽媽在廳裡一起搭積木, 我給他示範先搭了一個五層高的房子, 明明看了很感興趣, 馬上拿起積木學著一層層往上搭, 可是到了第三層就倒下來了, 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 並一下子將我搭的房子也推倒了。 之後我鼓勵他, 他接連搭不好就直接推倒, 然後無論我怎麼勸他都說不要再玩這個了。

小編分析:或許父母們會覺得明明的這種行為是沒有耐心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其實是因為明明一開始想要模仿媽媽搭上一個高樓房, 後來連番失敗, 使得他有十分強烈的挫敗感。 或許父母沒想到這樣小的“打擊”, 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3、和能力強、力氣大的小夥伴交往時受挫。

琳琳在幼稚園一開始和其他小女孩相處得很好, 但是自從有一次她和珠珠一起表演跳舞, 珠珠得到老師的大力讚揚後, 琳琳就很少和珠珠呆在一起了, 有時候媽媽表揚珠珠, 琳琳就會很生氣地數珠珠今天在幼稚園的“不乖”行為。

小編分析:對於琳琳的這種小嫉妒心理, 其實也是因為在表演後珠珠得到老師讚揚而琳琳卻沒有得到, 這讓琳琳小朋友感到很受挫。 一些小孩他們在和能力強、力氣大的小朋友交往時會有受挫的感受,

Advertisiment
這其實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感到不自信, 在心中默默地和比人比較, 覺得別人比自己要好就感到心裡不舒服。

面對寶寶們這些“輸不起”的心理和行為表現, 父母又可以怎麼樣去疏導他們呢?小編在這裡給父母們幾點建議。

1、不要過分溺愛

當孩子遇到麻煩時, 你是一個箭步沖上去, 撐起用“愛”築就的保護傘為他遮風擋雨;還是忍住“幫孩子一把”的衝動, 給他一個品嘗挫折的機會並試圖讓他自己走出困境?現代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 父母自然不捨得孩子受委屈。

孩子嬌慣成性, 容不得自己失敗, 為我獨尊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受挫承受力更低。 當然他們會因為這個“輸不起”而逃避這些讓他們感覺不舒服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但是為了孩子們長大以後能夠經得起風雨, 能夠真正地堅強自立, 父母還是應該多放手, 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多冒險, 嘗試自己喜歡的東西, 讓孩子在實踐中多嘗嘗“輸”的滋味。 這樣孩子經歷多了, 自然也就變得更加成熟自立。

2、引導孩子不輕易放棄

一些父母將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臉面”, 取得好成績就誇孩子聰明、能幹, 當成炫耀自己的資本;而一旦孩子做錯了什麼或遭遇失敗, 父母的臉立刻晴天霹靂。 這些父母在內心深處希望孩子是常勝將軍, 正是他們的壞榜樣, 造就了孩子的輸不起, 並直接導致了孩子無法承受失敗。

孩子輸不起逃避失敗, 或者在失敗過後便不再嘗試, 父母這時不該對孩子聽之任之,

Advertisiment
而是應該抓住這個失敗的時機, 引導孩子不要輕言放棄。 父母首先以平和、坦然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失敗, 並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 使之看清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對症下藥, 父母應該要讓孩子懂得勝敗乃是常事, 要以積極的態度抗衡暫時的困境。

3、不要隨意出手幫忙, 真的需要加入時候, 要做示範與引導

孩子到了2, 3歲就會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 他們會學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來模仿嘗試, 滿懷熱情地想要去探索, 但有時難免會感覺自己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而受挫。

面對孩子遇到的大大小小麻煩, 爸媽耐心的指導比簡單的包辦代替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就的快樂。 引領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碰到的各種難題, 如果父母的幫助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無能、對未來失去信心並喪失嘗試和努力的欲望,那麼這種幫助絕對是對孩子巨大的傷害。

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務,讓孩子在順利完成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同時讓孩子意識到做很多事都不是順順當當一下就能做好的,但只要肯學、願意想辦法,很多難題都能迎刃而解,關鍵是自己不能先被困難嚇倒。

4、注意平時的表揚內容

小編建議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的行為給予評價,特別是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父母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有利於強化孩子的這種良好行為。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給予孩子評價的時候要客觀一點,過於高高在上的評價其實會對孩子的下一次行為造成壓力,孩子想要獲得更高的讚賞或者獎勵,對自己期望過高往往會更容易嘗到受挫的感覺哦!

因此父母給孩子的行為作評價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呢!父母如果事無大小都給孩子一通高高的稱讚,其實逐漸會讓孩子感覺唯我獨尊而變得目中無人呢,因此一些小小的失敗對於他來說或許就是很難以承受的打擊,因為在他的心裡已經容不下“失敗”二字,耳朵裡容不下批評的話語呢!

如果父母的幫助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無能、對未來失去信心並喪失嘗試和努力的欲望,那麼這種幫助絕對是對孩子巨大的傷害。

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務,讓孩子在順利完成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同時讓孩子意識到做很多事都不是順順當當一下就能做好的,但只要肯學、願意想辦法,很多難題都能迎刃而解,關鍵是自己不能先被困難嚇倒。

4、注意平時的表揚內容

小編建議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的行為給予評價,特別是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父母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有利於強化孩子的這種良好行為。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給予孩子評價的時候要客觀一點,過於高高在上的評價其實會對孩子的下一次行為造成壓力,孩子想要獲得更高的讚賞或者獎勵,對自己期望過高往往會更容易嘗到受挫的感覺哦!

因此父母給孩子的行為作評價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呢!父母如果事無大小都給孩子一通高高的稱讚,其實逐漸會讓孩子感覺唯我獨尊而變得目中無人呢,因此一些小小的失敗對於他來說或許就是很難以承受的打擊,因為在他的心裡已經容不下“失敗”二字,耳朵裡容不下批評的話語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