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才藝 好奇熱情最重要

學才藝成了一種焦慮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 父母自然會盡力提供一切栽培他們, 期待孩子未來傑出、優秀、比別人高一等。 有些父母更因為自己兒時沒有機會學這學那, 就把未完成的夢想放在孩子身上, 希望孩子長大不會像自己一樣有遺憾。

親子教育的網站討論區裡, 憂心的母親說:“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只是一堆上不完的課, 但如果不讓他們學才藝, 會不會因此埋沒了他們的天分?”

就算教育專家自己也免不了這樣的難題。 一位師範大學教育系的教授舉自己的經驗說, 原先她也希望孩子輕鬆快樂地成長,

Advertisiment
並不刻意安排他們學才藝。 現在很多孩子4~5歲就開始學各種樂器, 她的兒子一直到小學四年級才學小提琴, 其原因也是孩子常常從學校回來說, 哪個同學在今天音樂課上演奏鋼琴, 誰又表演了小提琴或其它樂器等等, 露出羡慕渴望的表情, “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免想, 如果不讓他去學, 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現有升學考試制度也在鼓勵父母從小讓孩子學才藝, 而且要表現優秀拿獎狀, 未來升學考試才能幫助加分, 而且一些媒體、廣告持續向父母洗腦說, 所有的學習愈早開始, 就能保證以後孩子愈有成就。 父母普遍很焦慮, 然後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就要他們學這個、上那個。

先瞭解孩子特質再決定學什麼

Advertisiment

時間、金錢有限的情況下, 該讓孩子學什麼, 更是令父母傷腦筋。

調查發現, 半數以上父母自行決定讓孩子上什麼, 很少問孩子意見, 或和他們討論。 時下父母幫孩子安排的才藝課仍以功能性、培養智育方面的居多。 一窩蜂的現象, 也表現在兒童學才藝, 像跆拳道在奧運會中為國爭光, 馬上坊間的跆拳道教室裡上課人數激增;圍棋國手比賽, 也掀起一陣兒童學圍棋的熱潮。

在父母彷徨不知道該讓孩子學什麼之前, 教育專家建議要評估幾點:

·自已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上這種才藝課嗎?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興趣?上課開心、有自信、有成就感嗎?還是一直很排斥、覺得很挫折?

如果孩子沒興趣,

Advertisiment
或沒有天份而學得吃力不開心, 上課苦著一張臉, 活像受酷刑, 那學才藝就變成一種處罰了。

孩子學才藝的過程中, 尊重他的特質和學習步調也很重要, 更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的表現做比較, 增加親子雙方不必要的壓力。 每一個孩子天生個性及學習能力都不同, 即使上一樣的課, 用同樣的教學方法, 每個人的表現和學習效果也有差異, 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課和做這件事的樂趣。

一位媽媽請同一個游泳教練教她兩個女兒游泳, 大女兒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就游得頗有選手架式, 而小女兒學了好幾年, 才敢在水裡放手自己遊。 雖然妹妹游得不怎麼樣, 但她現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歡游泳, 待在水裡可以自得其樂。

Advertisiment

一位爸爸在女兒學鋼琴時, 先和老師溝通好, 上課無需趕進度, 如果別家孩子一星期學一首新曲子, 就讓他女兒可以花一個月還在彈同一首, 因為他不求女兒上臺演奏, 贏得掌聲, 也沒有要她們未來成為演奏家, 只是希望她們能欣賞音樂。

父母不妨也問自己, 讓孩子學這一項才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 就不會焦慮了。

不過, 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藝去拿各種獎狀名次, 當做未來升學加分的手段, 這就喪失原本學才藝是培養興趣的用意了。 才藝課應該是為孩子開一扇門, 讓他們自己在其中嘗試、摸索, 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 並借著各種學習活動, 增加他們生活的多樣性。 例如學語言, 不只是應付考試、當做溝通工具,

Advertisiment
也是瞭解其它國家地區文化的方法之一。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課, 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張才藝班課表, 從早到晚滿檔, 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闆。

父母想把孩子訓練成十項全能, 但拚命塞課程給孩子不會讓他們學得好, 相對也剝奪他們做其它事的時間, 例如孩子沒機會自己思考, 也少了人際互動的機會, 很多孩子在假日還要上才藝課, 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塊活動, 自已也無法和朋友聚會玩耍。

孩子需要時間自己想事情。 有時候父母見孩子在發呆, 就嘮叨他浪費時間, 其實, 讓孩子發呆、胡思亂想、自己思考, 有助於激發想像力。 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 其實想像力無限, 但課上得太多, 忙到沒時間停下來自己想事情, 因此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課,不但身心疲累,有時候更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結果白天精神不濟、上課不專心,父母還誤以為他們有注意力缺失問題,急著去兒童科求醫,其實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休息。大人都不見得能按時緊湊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

不適合的上課方法反而導致失去興趣

有些父母雖然送小孩去上才藝班,卻對上課內容不關心;而有的父母則相信名師、名課程,四處打聽把孩子送去上課。不過,專家並不認為名師保證能教出才藝出眾的孩子,而且父母須留意,不適合的上課方式反而打壓孩子的興趣。

要瞭解孩子學了什麼、喜不喜歡上課方式,而不是把人丟去就算了。學齡兒童需要能啟發創意的課程,制式、呆板,和只是學技巧的上課方式並不適合他們。

一位婦產科醫生的兒子從小喜歡拿筆塗鴉,為此她曾經特別找人介紹知名的美術班,送孩子去學畫畫,沒想到,才上幾堂課,原本熱愛畫圖的孩子居然不想再畫了。她覺得不對勁,先和兒子聊一聊上課情形,然後跟他一起上一堂課,才發現這一間美術教室專為考美術班的學生而設,授課著重畫畫技巧,有一套標準畫法,而不是讓孩子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孩子老被“糾正”,自信心受挫,難怪開始排斥畫畫。

安排孩子學鋼琴課找適合的老師比找名師重要。硬要一個活潑、靜不下來的孩子待在安靜的地方,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孩子鐵定覺得痛苦,不想繼續上課。換一個老師之後,上課方式動態活潑,不但上得開心,而且自已願意主動彈琴練習。

培養興趣不一定靠上課

如果父母還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藝課,那專家建議,不妨先試試其它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興趣,不需要急著下決定。

從日常生活中製造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例如,孩子沒有學樂器,不代表就無法培養音樂方面的興趣,如果家裡常有欣賞音樂的機會,也能為孩子和音樂之間牽上一條線;又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瞭解環境生態,就不一定送他們去上自然科學的課;語言能力則可以借著看外文繪本、卡通電影等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中邊玩邊體驗,有時候比中規中矩的上課更能讓孩子樂於學習。

參與社區的團體活動或學校的社團,也都是學習及培養興趣的方法。在這些活動中,孩子自己會發現最有興趣的事,或讓父母從中找到孩子的天份,然後再集中資源栽培,把錢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給孩子一堆他興趣缺缺的課,親子之間還為此搞壞關係。

不論孩子上不上才藝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及熱情,那即使不安排他們上才藝課,也不會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及樂趣。

因此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課,不但身心疲累,有時候更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結果白天精神不濟、上課不專心,父母還誤以為他們有注意力缺失問題,急著去兒童科求醫,其實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休息。大人都不見得能按時緊湊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

不適合的上課方法反而導致失去興趣

有些父母雖然送小孩去上才藝班,卻對上課內容不關心;而有的父母則相信名師、名課程,四處打聽把孩子送去上課。不過,專家並不認為名師保證能教出才藝出眾的孩子,而且父母須留意,不適合的上課方式反而打壓孩子的興趣。

要瞭解孩子學了什麼、喜不喜歡上課方式,而不是把人丟去就算了。學齡兒童需要能啟發創意的課程,制式、呆板,和只是學技巧的上課方式並不適合他們。

一位婦產科醫生的兒子從小喜歡拿筆塗鴉,為此她曾經特別找人介紹知名的美術班,送孩子去學畫畫,沒想到,才上幾堂課,原本熱愛畫圖的孩子居然不想再畫了。她覺得不對勁,先和兒子聊一聊上課情形,然後跟他一起上一堂課,才發現這一間美術教室專為考美術班的學生而設,授課著重畫畫技巧,有一套標準畫法,而不是讓孩子天馬行空發揮創意,孩子老被“糾正”,自信心受挫,難怪開始排斥畫畫。

安排孩子學鋼琴課找適合的老師比找名師重要。硬要一個活潑、靜不下來的孩子待在安靜的地方,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孩子鐵定覺得痛苦,不想繼續上課。換一個老師之後,上課方式動態活潑,不但上得開心,而且自已願意主動彈琴練習。

培養興趣不一定靠上課

如果父母還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藝課,那專家建議,不妨先試試其它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興趣,不需要急著下決定。

從日常生活中製造讓孩子接觸各種事物的機會,例如,孩子沒有學樂器,不代表就無法培養音樂方面的興趣,如果家裡常有欣賞音樂的機會,也能為孩子和音樂之間牽上一條線;又如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瞭解環境生態,就不一定送他們去上自然科學的課;語言能力則可以借著看外文繪本、卡通電影等來學習。從日常生活中邊玩邊體驗,有時候比中規中矩的上課更能讓孩子樂於學習。

參與社區的團體活動或學校的社團,也都是學習及培養興趣的方法。在這些活動中,孩子自己會發現最有興趣的事,或讓父母從中找到孩子的天份,然後再集中資源栽培,把錢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給孩子一堆他興趣缺缺的課,親子之間還為此搞壞關係。

不論孩子上不上才藝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及熱情,那即使不安排他們上才藝課,也不會剝奪他們學習的機會及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