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校教育要抓住獨立性萌芽關鍵期

小班的悅悅入學一周了, 活潑可愛。 可是李老師發現她的依賴性實在太強了, 她什麼事情都要喊老師幫忙, 吃飯要老師喂, 小便要老師給她脫褲子、穿褲子, 午睡時要老師給她脫鞋、脫衣服……老師想讓她自己做, 她總是以“我不會”而拒絕。 李老師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悅悅媽媽, 悅悅媽媽無奈地說:“是啊, 有一陣子, 她老是要自己做, 我還嫌她煩;現在可好, 懶得不得了, 什麼都要大人幫忙, 想叫她自己做, 她總是不肯。 ”

在李老師的耐心鼓勵下, 悅悅終於開始自己穿衣服了, 老師大大地表揚了她, 她非常高興。 下午,

Advertisiment
當媽媽來接悅悅的時候, 悅悅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 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是嗎?”悅悅媽媽一邊回答著女兒, 一邊習慣性地把掛在教室外面的悅悅的外套拿下來, 然後給她穿上。

這一現象在剛入學的小班的寶寶中表現得較為突出。 在寶寶0-3歲時, 父母的重點往往集中在餵養上, 想方設法讓寶寶吃得多, 吃得好。 這是對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 還有一點很重要, 卻容易被很多父母忽視, 就是寶寶獨立性的培養。

獨立性是幼兒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 也是幼兒終身發展的重要素養。 有獨立性的幼兒, 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寶寶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生活自理能力上。 如果寶寶的自理能力好, 進入幼稚園後, 就會在群體中表現出色,

Advertisiment
自信心也會增強。 相反, 一個自理能力差的寶寶, 在幼稚園裡時常有挫折感, 無形中產生“我”不如人的想法, 影響他的自信, 時間長了, 還會影響寶寶的上進心。

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 是一種積極的表現, 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勵, 並引導他學會“自己來做”。 但是,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因為, 寶寶的能力有限, 雖然他想自己來, 但常常還做不好。 例如, 自己吃飯, 不僅吃得滿臉、滿桌都是飯菜, 而且邊吃邊玩, 飯菜都涼了, 這時有些父母就乾脆奪過勺子喂他了。 孩子自己扣鈕扣, 也是好長時間扣不上一個, 父母也會忍不住代勞。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 這時, 寶寶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 他事事都想嘗試自己做, 嘗試自己動作的力量和效果,

Advertisiment
他常常表示要“我自己吃”“我自己拿”, 而且討厭大人的幫助或干預。 其實, 當寶寶用手抓飯自己吃, 用手來奪大人手裡的勺子時, 已經意味著獨立性的萌芽。

在這種情況下, 要做到耐心指導不容易, 但是應該堅持這樣做。 如果在寶寶獨立性傾向正在發展的時候, 沒有給他適時的鍛煉, 錯過了這個時機, 孩子的依賴性會越來越重, 你再想讓他自己做, 就很困難了。 同時, 如果生硬地干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 常常會遭到寶寶的拒絕, 傷害他活動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所以, 一定要創設條件, 讓寶寶自己做, 慢慢培養他的獨立性。 以下是具體操作的幾點建議: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

 進入幼稚園以後, 再培養獨立性已經晚了。

Advertisiment

 不要生硬地干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

 創設條件, 讓寶寶嘗試自己做。 適時地給予寶寶必要的指導。

 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 是一種積極的表現, 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勵。

 如果擔心把寶寶的衣服、地板等弄髒, 可以事先墊些毛巾或報紙等。

 在時間充裕時, 比如下午放學和晚上睡覺, 儘量讓寶寶自己做, 如穿脫衣服等。

 在寶寶自己做的時候, 最好有大人在一旁鼓勵, 並給予相應的指導和適時的幫助。

 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做得不夠好而訓斥寶寶, 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儘量滿足寶寶要求“自己做”的心理需求, 讓他自己做。

 不要生硬地干預或限制寶寶的獨立行動。 如果時間緊, 先與寶寶商量, 讓寶寶先試一兩次,

Advertisiment
再由父母幫忙。

 不要因為嫌寶寶煩, 索性讓他自己來, 一點也不幫他, 等著看他自己受不了挫折, 再放棄。

 儘量頭一天晚上做好準備工作, 如準備好第二天寶寶要穿的衣服, 提前準備好早飯, 留出較為充足的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