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習走路四“部曲”


寶寶學習走路一般都是慢慢來的, 從開始的自己可以坐起來, 再慢慢的開始爬開來, 一般寶寶學習走路都是按照順序來的: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 而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陪護著寶寶學習走路。
1.避免通過學步帶鍛煉
家長幫助孩子學習走路的時候千萬不要太過仰仗學步機。 儘管有彈力也能幫助寶寶平衡自己的身體, 也幫助爸爸媽媽更好的掌握寶寶的行動, 確保安全, 但是事實上, 學步帶是妨礙寶寶走路的。 爸爸媽媽可以使用學步帶幫助寶寶鍛煉小腿肌肉, 也幫助嬰兒的臀部和骨盆肌肉正常發展。
Advertisiment
所以最好家長還是自己攙扶著寶寶走路, 這樣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當然前提是需要有時間陪護寶寶學習, 不能間斷。
家長選擇學步帶給寶寶練習走路也是為了現實考慮。 寶寶沒有足夠的軀幹肌肉和大腿力量, 無法平衡自己的體重的, 所以才會用學步帶。 不過爸爸媽媽可以鼓勵你的孩子多爬, 可以幫助盆腔肌肉發展, 為更好的學會走路做準備。 孩子在家裡練習爬行的時候, 有一點家長注意了, 就是家裡的尖尖角都需要包一下, 會傷到寶寶。
2.赤腳在室內走
許多人說, 寶寶學習走路和鞋子也是有關聯的。 所以有人建議選擇合適的鞋子, 因為剛開始學走路, 腳踝比較脆弱。 但實際上, 這是錯誤的認識。 當孩子正在學習走路的話,
Advertisiment
鞋子實際上使這項訓練變得更加困難。 因為寶寶不但要學著適應走路的同時也要試用新鞋子的效果。
家長需要訓練寶寶的平衡感, 如此能幫助寶寶更快的學習走路。 而且平衡的感覺能幫助肌肉記憶最好是通過直接的皮膚層接觸。 可以在客廳裡鋪上柔軟的地毯, 也別忘了檢查, 避免任何尖銳物品的存在。 然後就可以扶著寶寶在地毯上練習行走了。 不過注意一步步腳踏實地的走, 這樣才學起來比較快。
3.鍛煉平衡能力
寶寶學習走路的話兩隻腳的肌肉必須是要有的, 不然無法支撐住身子, 而且還需要動。 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粗度才能學習, 不然很難幫助寶寶站直行走起來。 再來平衡就變成學習走路時最重要的事情了。
Advertisiment
那麼, 可見平衡能力對寶寶的影響很大, 如果平衡感不佳的寶寶一般學習走路需要很久很久, 家長比較話力氣。
家長在寶寶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 千萬要護好寶寶的安全, 一路牽著。 也就說先扶著走, 然後逐漸撤走你的支持, 迫使他使用自己的腿部力量把握平衡。 如果出現情況, 説明他保持正確的位置, 這樣反復幫助寶寶鍛煉平衡能力。 千萬要等寶寶比較穩定才放手, 不讓會讓寶寶摔個狗吃屎的, 到時候磕到哪裡就完了。
4.多走幾步的誘惑
家長可以用寶寶喜歡的東西引誘他走過來, 但是引誘的時候注意需要動一下, 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而且選寶寶想要的禮物, 不讓他不會主動地走。 剛開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可以把他最喜歡的玩具或最喜歡的零食放到幾步之外的地方, 鼓勵他走過去拿。 家長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的增長路程, 這也是在鍛煉寶寶學習走路的一種方式。
家長在讓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注意, 不要一直追求寶寶快點學習好走路而不管是不是今天的路程就夠了, 這樣的話寶寶很容易因為走太多的路邊畸形的, 尤其是形成“O”型腿的時候, 更是難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