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說話時媽媽這樣教,只會讓寶寶越來越笨

1 不給寶寶說話的機會

寶寶在最初學習說話的時候, 有些慢表達也不好, 但是父母最為瞭解孩子, 總能通過一個音或者動作明白孩子的意思, 隨後就趕緊滿足了孩子需求, 這樣省下了孩子後面的話, 不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場景:孩子要某個玩具, 指著它, 斷斷續續的在說話, 但是父母看見了直接拿給孩子或者替孩子說了, 這樣根本就鍛煉不了孩子說話, 父母要少滿足些寶寶的需求不“搶話”, 讓孩子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

2 重複寶寶的話

孩子剛開始說話時總會發音不准, 比如“姑姑”說成“嘟嘟”, 而“哥哥”說成“鍋鍋”,

Advertisiment
畢竟孩子剛開始學說話, 發音不准很正常, 但是如果父母感覺搞笑好玩, 也這樣和寶寶說話, 時間一長, 會讓寶寶很自然的認為這就是正確的發音。 因此在最開始就要和寶寶用正確的發音對話, 讓寶寶知道準確的發音是什麼樣的。

3 用兒語對話

用兒語和寶寶說話比較親切, 有時我們認為這樣和寶寶說話孩子更容易聽懂, 其實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我們吃飯飯了, 我們去買買, 這樣說話雖然看起來比較親切, 但是卻不利於寶寶說完整話的過渡, 寶寶習慣了這種模式再改正有些困難。 而且他可能會認為這就是正確的說話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