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說話語言環境很重要

兩三歲的孩子, 正處於學說話的關鍵期, 他們還沒完全形成自己的語言, 如果家庭語言環境太複雜, 會給正在模仿成人學說話的寶寶造成很大困惑, 最終延遲語言發育甚至導致語言發育障礙。
當寶寶"咿呀"學語時, 良好的語言教育能促進寶寶思維和智力的發展, 而不當的語言教育卻會造成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家長們要格外注意。

寶寶學說話
媽說英語爸講日語三歲小孩難開口
眼看兒子小強3歲多了還只會簡單地叫"媽媽"、"爸爸", 尤其近一個月他更是隻字不說, 完全用指手畫腳代替了原就少得可憐的言語,
Advertisiment
這可把魏女士夫婦急壞了, 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
經檢查、詢問, 醫生認為, 小強無論體格還是智力發育都沒問題, 之所以語言發育比不上同齡兒, 尤其是這段時間的"失語", 都怪魏女士家裡的語言教育太"超前"。
原來, 魏女士在校學的是英語專業, 而丈夫是學日語的, 小強兩歲多, 他倆就計畫著讓小強提前接觸一下英語和日語。 於是, 他倆每天對著孩子用不同的語言交流, 幾乎是英語、日語、漢語輪番上陣。 然而, 小強不僅沒有"三語"齊頭並進, 反而連以前會說的一些簡單漢語也越說越少, 直至徹底"失語"。
門診上, 經常遇到類似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 要麼是家長太早開始雙語教育, 要麼是爺爺、奶奶說方言, 爸爸媽媽講普通話。
Advertisiment

1歲多開始教孩子說話, 最好統一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時, 家長要和孩子面對面說話, 發音要準確清晰。
想要什麼讓他說出來家長別太心有靈犀
兩歲左右, 正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階段, 當他們有某種需求時, 鼓勵他們用簡單的話語表達出來, 正是促進語言發育的好機會。 可是, 當孩子伸手指向自己想要的東西時, 不少家長不等孩子開口, 就“心有靈犀”地滿足他;有時甚至孩子抿抿嘴, 家長就把水遞過去了。 長此以往, 孩子沒有說話的需要, 勢必影響語言發育。
即便是不會說話的小小孩, 家長也不能呵護得太過分, 哪怕讓孩子為了喚起大人對他需求的關注哭鬧兩聲, 或用手勢表達, 對孩子以後學說話也是有好處的;而一旦孩子會說簡單語句了,
Advertisiment
他再用手勢表達需求, 家長也不能立即滿足, 要有意識地訓練他, 如問他“寶寶要什麼?這是牛奶, 這是麵包。 ”鼓勵孩子說出想要的東西。 假如他表現得好, 就用親親、抱抱作為獎勵, 能增強他主動說話的自信。
兩歲孩子“口吃”很正常與孩子說話語速慢一點
“俺孩子這麼小, 說話就口吃了, 長大可咋辦?”門診上, 經常遇到家長帶著兩三歲的孩子來諮詢。
兩歲多的孩子口吃很正常, 他們的語言發育晚于思維發育, 想說的東西說不出來, 說話就容易結巴。 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千萬不能急, 否則, 孩子可能更結巴甚至自卑, 不僅延遲語言發育, 嚴重者甚至引發行為問題。

寶寶學說話
此時,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做的是:跟孩子說話, 語速慢一點, 留給他充分理解、組織語言的時間;家長可用語言替他表達他的想法, 再讓他重複一遍;不要把孩子放在有口吃毛病的人群裡;一旦孩子三四歲還口吃, 需到醫院檢查。
出生3個月後定期篩查避免智障、聽障引發語遲
除教養方式不當, 可能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很多, 最常見也最不能耽誤的就是腦損傷(智障)、聽力障礙和口腔疾患, 家長如何鑒別呢?
定期帶孩子進行生長發育篩查是早發現、早治療的最好辦法。 孩子出生3個月後進行第一次發育篩查, 以後每3個月一次, 異常者1月一次。 尤其孩子兩歲仍不開口說話須及時就診。
此外, 家長(特別是孕期有妊高症、妊糖症或胎盤前置、胎盤早剝、胎兒宮內缺氧或分娩時發生窒息、損傷的媽媽們)還要多留心:腦損傷、智力發育障礙導致的語遲,
Advertisiment
孩子常伴有運動發育晚、精細動作差、模仿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足;口腔疾患導致的語遲, 多半發音不清晰, 流口水多或吞咽困難;聽力障礙引發的語遲,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不清, 對周圍聲音沒什麼反應。
父母不可忽略給予寶寶學說話的機會及環境。 學習環境氛圍好, 家庭關係良好、互動語言較多的寶寶, 語言發展較好。
(兼職編輯:鄭靜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