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謙讓的意義

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它是個人修養的昇華, 是我們的心靈努力達到的方向, 從發生矛盾到解決矛盾, 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 學會商量, 學會等待, 學會輪流。 這其中, 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 也增強了正確的自我認知, 學習了在今後的社會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溝通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寶寶的品德形成看, 它需要經歷從認知、情感到行為習慣養成這樣一個過程。 而寶寶的認知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 它需要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認識。 對幼兒進行謙讓教育時, 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

Advertisiment
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 循序漸進地去實施, 對於較小的寶寶可儘量滿足其心理需求, 以分享教育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 可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礎上, 逐漸教育其學會輪流玩、輪流使用。 寶寶之間的謙讓行為隨著認知水準的發展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也開始發展, 但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寶寶缺乏主動性, 謙讓的行為次數較少, 特別是不善表達不善與人溝通的寶寶缺少遊戲夥伴, 謙讓行為也不易發生。 因此, 用教育和訓練來提高寶寶謙讓的意識, 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提高寶寶素質。 採用環境創設、故事講解、角色扮演、逐級強化等方法和措施, 對寶寶進行謙讓行為的理解、訓練、鞏固等教育,
Advertisiment
這些教育都可以促進寶寶謙讓行為的出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