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走路 媽媽最關心的15個問題

1.都說孩子“三翻六坐八爬”, 如果孩子到8個月還不會爬, 是不是說明他的運動能力落後了?

不一定。 “三翻六坐八爬”的提法只是針對多數孩子的發育情況而言, 而且, 任何一種說法都不是一個“點”, 而是一個“段”。 也就是說, 是在一個時間段內。 孩子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個體差異, 不是說一到8個月, 所有的孩子就必須都會爬。 所以, 家長不必太著急, 也別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 有的孩子運動功能發育就是比較快, 而有的孩子卻比較慢。

2.爬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很多。 對孩子來說, 爬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 孩子在爬行過程中,

Advertisiment
頭頸抬高, 胸腹離地, 用四肢來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就鍛煉了他的胸、腰、腹、背與四肢的肌肉, 促進骨骼的生長, 為以後的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 爬行對孩子來說是一項比較劇烈的活動, 有助於孩子吃得多、睡得好, 從而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當孩子在爬行時, 姿態由靜到動, 範圍由點到面, 視覺與聽覺也因而得到發展。 對大腦控制眼、手和腳協調的神經發育, 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聽說“晚坐、晚走、早爬”, 是這樣的嗎?

不是。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1歲以內的孩子, 生長發育有幾個里程碑:3個月會翻身, 6個月會坐, 8個月會爬, 9個月會站, 1歲走路, 這都是自然發展的規律。 爬得早與晚, 並不影響孩子的走路。

4.既然爬行對孩子來說有那麼重要的意義,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不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走路, 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不會。 孩子最好經過爬行階段, 因為爬對孩子的協調能力、空間位置、定向能力都有幫助。 如果沒有經過爬的階段, 孩子今後的協調性就可能會差一些。 比如有的孩子上幼稚園、上學後, 寫字歪歪扭扭, 不會跳繩, 拍皮球也拍不好, 這就是協調能力、平衡能力比較差。 當然, 也並不是說沒有經過爬的孩子協調性就一定不如爬的孩子, 有的孩子因為遺傳等原因, 確實就是不爬, 那也沒有關係。

5.寶寶不到7個月就有了爬的欲望, 而且比較胖。 爬得過早會不會影響他的腿部發育?

不會。 如果孩子自己有爬的欲望, 就可以讓他練習一下, 不用擔心會影響他的腿部發育。

Advertisiment
因為孩子的發育有早有晚, 不是說每個孩子都必須卡在一條線上。

6.孩子爬的姿勢不對, 比如只會倒退著爬, 原地轉圈爬。 怎麼糾正他的姿勢?

不必。 很多孩子剛開始學爬的時候, 都會有這麼一個階段, 不是倒退著爬就是以肚皮為軸心轉著圈爬, 這都是很正常的。 對孩子來說, 倒退著爬比向前爬要容易。 家長可以在孩子剛學爬的時候幫助他一下, 輕輕推推他的小屁股或小腳丫, 給他一個助力, 他就會往前爬了。

7.別的孩子都四肢著地、地爬, 怎麼我的孩子卻總是像軍人那樣肚皮貼地, 匍匐前進。 這樣爬能行嗎?

可以。 有一些孩子喜歡用這種匍匐式的姿勢爬行, 只要他高興, 就由他去好了, 這樣爬一樣能達到鍛煉目的。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剛開始學爬時, 孩子四肢的支撐力還不夠, 所以往往採用這種姿勢。 等他的小胳膊、小腿力量越來越大, 他就慢慢能身體離地、只用四肢爬了。

8.聽說剖宮產的孩子多爬有好處, 是嗎?

是。 剖宮產的孩子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 缺乏必要的觸覺和本體感覺的學習, 比較容易產生情緒敏感、注意力不集中、協調性差等問題。 所以, 剖宮產的孩子多訓練他爬行, 有利於培養他的協調能力、定向能力, 對孩子的發育是有好處

9.孩子已經會走路了, 還可以讓他爬嗎?

可以。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會走後, 突然又喜歡上爬了, 擔心他不好好走路, 就不讓孩子爬, 其實沒有必要。 如果孩子此前沒有經過爬的階段, 就更應該讓他爬了。

Advertisiment
哪怕孩子已經會走路了, 還是可以訓練他爬, 但這和8個月左右的爬是兩個概念。 會走以後的爬, 是一種補償性的爬, 因為孩子實際上已經過了爬的階段了。 即使這樣, 爬也比不爬強。

10.孩子打小沒經過爬的階段, 現在膽子特別小, 是不是和沒爬有關?缺失爬這個環節可以用哪些方法補救?

很多。 孩子膽小原因很多, 比如性格、養育方式等, 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沒有經過爬的階段。 至於缺失爬的環節的補救方式, 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給他選擇一些訓練精細運動和平衡動作的遊戲, 比如走平衡木、滾球、穿珠、系鞋帶等。 也可以帶孩子去做一些感覺統合訓練。

11.孩子7個月, 大人扶著他的腋下, 他就能走得很好了。 能讓他練走嗎?

不能。剛出生的寶寶,扶著他的腋下,他都會做出踏步動作,前爬。這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學會走路除了要求腿部肌肉發育成熟之外,孩子也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7個月的孩子脊柱的支撐力還比較差,肌肉發育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力量和平衡能力都還不夠,急著訓練他走路反而對他不好。如果孩子缺乏維生素D,而且比較胖的話,過早走路還容易造成羅圈腿。

12.孩子在學步車裡走得很好了,可怎麼離開學步車就不會走了?

感覺不同。用學步車學走和真正體驗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在學步車裡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走,所以,最好不要給孩子用學步車。否則,孩子脫離學步車後,還是不敢走。孩子要真正學會走路,必須讓他自己獨立站著,讓他體驗腳掌著力的感覺,這樣才能鍛煉他的整體感覺。

13.孩子學走路時,總愛踮著腳尖。這是不是不正常?

不一定。孩子剛開始學走路,用腳尖走是正常的,因為他還不知道怎樣用腳掌來支撐身體,怎樣才能站得穩,走得穩。但如果孩子一直用腳尖走路就要引起注意,最好帶他到醫院作個檢查。因為一些產前因素或生產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如低體重、宮內發育遲緩等。

14.孩子多大會走路算正常?

1歲半。孩子走路的早晚個體差異很大,和孩子的性格、餵養人的養育方式、家庭環境等都有關係。有的孩子11個月就能獨自行走了,有的孩子1歲多了還不能自己走。只要1歲半以內孩子能獨立行走,都屬於正常範圍。

15.走路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嗎?

當然。孩子邁出人生第一步,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孩子從會爬到會走,可以說是一個質的飛躍,他看世界的角度變了,視野開闊了,活動範圍也更廣了,這些都能促進他的思維更加活躍。

不能。剛出生的寶寶,扶著他的腋下,他都會做出踏步動作,前爬。這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學會走路除了要求腿部肌肉發育成熟之外,孩子也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7個月的孩子脊柱的支撐力還比較差,肌肉發育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力量和平衡能力都還不夠,急著訓練他走路反而對他不好。如果孩子缺乏維生素D,而且比較胖的話,過早走路還容易造成羅圈腿。

12.孩子在學步車裡走得很好了,可怎麼離開學步車就不會走了?

感覺不同。用學步車學走和真正體驗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在學步車裡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走,所以,最好不要給孩子用學步車。否則,孩子脫離學步車後,還是不敢走。孩子要真正學會走路,必須讓他自己獨立站著,讓他體驗腳掌著力的感覺,這樣才能鍛煉他的整體感覺。

13.孩子學走路時,總愛踮著腳尖。這是不是不正常?

不一定。孩子剛開始學走路,用腳尖走是正常的,因為他還不知道怎樣用腳掌來支撐身體,怎樣才能站得穩,走得穩。但如果孩子一直用腳尖走路就要引起注意,最好帶他到醫院作個檢查。因為一些產前因素或生產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如低體重、宮內發育遲緩等。

14.孩子多大會走路算正常?

1歲半。孩子走路的早晚個體差異很大,和孩子的性格、餵養人的養育方式、家庭環境等都有關係。有的孩子11個月就能獨自行走了,有的孩子1歲多了還不能自己走。只要1歲半以內孩子能獨立行走,都屬於正常範圍。

15.走路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嗎?

當然。孩子邁出人生第一步,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孩子從會爬到會走,可以說是一個質的飛躍,他看世界的角度變了,視野開闊了,活動範圍也更廣了,這些都能促進他的思維更加活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