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害怕醫院的四大因素

6個月以前:害怕陌生環境

6個月前的寶寶尚未出現陌生焦慮, 因此對於陌生人還不會出現害怕的心理, 往往是因為環境的改變以及受到周遭大人的壓制(如壓住身體)而感到不安, 上醫院就是一個明顯環境改變的例子。 到了醫院, 寶寶可以明顯感覺到環境的改變, 然後又會受到醫護人員的壓制, 雖然打針時間不長, 不過和平常被呵護的感覺很不一樣, 這也帶給寶寶不好的經驗, 特別是較敏感的孩子, 只要一到類似的環境就會和過去經驗做連結, 即使沒有出現醫生、護士或是打針的動作, 也會感到不安,

Advertisiment
進而哭鬧。

6個月以後:抗拒陌生人

寶寶到6~7個月以後會開始出現陌生人焦慮, 也就是開始怕生, 不喜歡主要照顧者以外的陌生人的碰觸, 特別是在封閉的環境裡, 而醫院的診間卻因看診的隱秘性需要, 不得不在封閉的小房間內進行。 當寶寶進入這個空間, 又發現在這個空間裡頭有陌生人, 就會出現畏懼和抗拒的心理, 若是還要再將針筒紮進寶寶的皮膚裡, 小寶寶自然不可能乖乖就範!

照顧者的態度和以往不同

到了一個不友善的空間, 照顧者卻幫著陌生人要把一個尖尖的東西刺進寶寶的皮膚中, 這對寶寶來說, 和以往的經驗太不一樣, 因為以往照顧者總是呵護著自己, 不會讓危險的東西靠近, 這次卻不一樣,

Advertisiment
因而會出現反抗的情況。

醫護人員的講話、動作方式和一般人不同

一般人對寶寶講話總是較溫柔、而且會用裝可愛或牙牙學語的方式, 不過醫護人員可能因為病人較多, 不是每個人都還會很有耐性地對寶寶採用哄騙的方式, 可能會比較直接, 這對寶寶來說也不同於以往的經驗, 因而感到害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