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小藥箱

迎玖話題

寶寶的出世給爸爸媽媽們帶來許多從未體驗過的快樂, 同時也給爸爸媽媽增加了許多額外的功課。 寶寶的健康當然被視為第一要事, 寶寶稍有不適, 爸爸媽媽便心急如焚, 不知所措, 常常抱起孩子就奔醫院。 但往往是虛驚一場, 拿點小藥回來了事。 所以, 如果家裡為寶寶準備一個小藥箱, 就方便多了。

專家解疑

專家:丁曉萍(海軍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寶寶小藥箱應備有哪些藥?

寶寶小藥箱應常備以下幾種藥:

(1)眼藥水。 經產道娩出的新生兒, 易患結膜炎, 眼分泌物增多、應滴注眼藥水。

(2)碘伏。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應在每次洗浴後用碘伏塗擦臍部, 直至臍帶殘留部分乾燥後自行脫落。

(3)鞣酸軟膏。 小兒患尿布濕疹或臀紅時使用。

(4)退熱藥。 發熱是小兒常見症狀, 2個月以內的嬰兒儘量不用口服退熱藥, 以物理降溫為主;6個月以上的小兒發熱, 可選用一些退熱藥。

(5)止瀉藥。 腹瀉是小兒常見病。

(6)顛茄片, 治療痙攣性腸絞痛。

(7)感冒藥。

(8)治療便秘藥, 臨時解決小兒因大便乾燥導致的排便不暢。

(9)止咳藥。

(10)外用藥。 創可貼、紫藥水等。

寶寶小藥箱存放藥物應注意什麼?

寶寶小藥箱中一般都存有小量的常用藥以備用。 這些藥如果保管不妥, 或放置時間過久, 就會變質失效, 使用後非但不能治病, 還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所以, 要注意藥物的妥善保管。

Advertisiment
首先要分門別類, 做好標記。 原包裝完好的藥物, 可以原封不動地保存。 散裝藥應按類分開, 並貼上醒目的標籤, 寫清存放日期、名稱、用法和用量。 外用藥不能內服, 因此必須與內服藥嚴格分開並有明顯標記。 其次要避光。 西藥大多是化學製劑, 陽光中紫外線能加速藥物變質, 特別是維生素、抗菌素類藥物, 遇光後都會使顏色加深, 藥效降低, 甚至變成有害的有毒物質。 第三是密封。 空氣中的氧氣能使藥物變質。 所以, 無論是內服藥還是外用藥, 用後一定要蓋緊瓶蓋, 以防藥物氧化變質失效。 此外是保持乾燥, 在低溫陰涼處保存。 乾燥是為了防潮, 有些藥品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而且吸收水分以後很快變質。 藥物的化學反應隨溫度的上升而加快,
Advertisiment
溫度上升10度, 化學反應速度可增加2至4倍。 有些藥物必須低溫保存的, 一定要放入冰箱內。 最後是定期更換淘汰。 任何藥物, 即使完全按照避光、乾燥、密封、陰涼的要求存放, 也還會自然失效。 因此, 每年要定期對家庭備用藥進行檢查。 對未標明生產日期的最好不要使用。

如何識別藥物是否變質?

為了避免服用已變質、失效的藥品, 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需要對藥物是否變質作出正確判斷。 家中存放的藥品在使用前或定期檢查中發現有以下情況時, 不可再用。 片劑:糖衣片出現變色、發黴、衣層裂開、粘連、黑點等;非糖衣片出現變色、斑點、鬆散、潮解、異味等。 膠囊劑:出現變軟、破裂、內容物變質等。 散劑:出現潮濕結塊、發粘、發黴等。

Advertisiment
藥水、糖漿類:藥液中出現渾濁、沉澱、有黴點、變色、發酵、酸敗、異味等。 外用藥:眼藥水出現變色、渾濁、沉澱、結晶、黴點等;各種眼藥膏和外用油膏出現油層、藥物結晶析出而又不能調勻或產生異味、顏色加深等。 中成藥:藥丸或片出現發黴、生蟲、潮解等。 針劑:出現變色、沉澱、渾濁, 有絮狀物。 藥品已超過有效期(或失效期)的, 不管其外觀怎樣, 都不可再用。

專家錦囊

治療寶寶局部感染的好方法

當寶寶體表局部受到感染時, 醫生們通常會建議家長將一塊溫熱的紗布放在寶寶的感染處以緩解疼痛。 溫熱的感覺通常都有撫慰的作用, 而且能夠分散注意力——這對於一個正因為疼痛而焦躁不安的寶寶來說是最合適的。

Advertisiment
同時, 熱度還可以加快血液迴圈, 從而將更多的可以抵抗病菌的白細胞送到被感染的地方。 另外, 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將一隻土豆在微波爐裡加熱五分鐘, 取出後在外面裹一塊濕毛巾, 然後用它來敷感染處。 這樣做的好處是土豆可以使散發的熱持久而且均勻。 但是家長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土豆的溫度, 不要燙傷了寶寶。 不過由於大部分感染都是細菌引起的, 所以家長還需要諮詢醫生是否該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 ---- 媽 咪 愛 嬰 網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