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少了小“蛋蛋”怎麼辦?

小貝貝出生一周了, 媽咪的心裡還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因為, 寶寶還在她的肚子裡時, 她就天天熱切地企盼著, 能得到一個英俊的小“王子”。 沒想到自己真的如願了!這種想法倒不是出於世俗的“重男輕女”的觀念, 而是她覺得自己的丈夫非常的棒, 希望寶寶將來就像爸爸一樣棒!

然而, 今天媽咪再也快樂不起來了。 原由是媽咪在給小貝貝洗澡時, 無意中發現小陰囊中空空如也, 不像別的小男孩那樣, 能摸到圓滾滾的小“蛋蛋”。 媽咪頓時猶如從幸福的頂端跌落到痛苦的深淵, 心想“完了!寶寶的身體發育得不健全,

Advertisiment
將來不會有幸福了”。 為此, 一直哭到丈夫回家。 丈夫安慰了媽咪半天, 然後, 帶著一臉愁容的媽咪和寶寶來到了小兒科。

醫生給小貝貝仔細地做了檢查, 最後也證實了陰囊內確無小“蛋蛋”即睾丸, 診斷為“隱睾症”。 但他告訴媽咪, 小貝貝並不是身體不健全, 小睾丸還有可能回到陰囊裡。 媽咪頓時喜出望外, 可令她不解的是小“蛋蛋”會從何而來呢?

何謂隱睾症?

無論是小男孩還是成年男性, 正常情況下, 都可在陰囊中摸到一左一右兩個睾丸, 如果它們不在陰囊中, 則稱為隱睾症。 隱睾在男孩子中還是比較多見的, 一般新生兒發生率為4%, 早產兒則高達30%。 多數為單側, 約有1/5為雙側。

寶寶的小“蛋蛋”哪去了?

睾丸在胚胎發育時位於腹腔內,

Advertisiment
隨著胎寶寶的發育逐漸往下移動。 正常情況下, 胎寶寶到4-6個月時, 睾丸就已經下降到腹股溝內環口處, 7-9個月時下降到陰囊裡。 因此, 男嬰出生後, 可在陰囊內摸到兩個睾丸。 然而, 在下降過程中, 有的寶寶可能一側或雙側的睾丸並沒有完全降落到陰囊裡, 而是停留在半路上, 最常見於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管內、腹股溝外環或腹腔內。 有的寶寶則在出生長至7-9個月時, 睾丸才下降到陰囊裡。

寶寶的小“蛋蛋”何時歸位?

出現隱睾的寶寶, 大多數在1歲之內, 還有可能使睾丸自然下降到陰囊的可能, 而在1歲以後如果還沒有歸回, 則就不大可能了, 必須儘早做手術治療。

隱睾對寶寶的健康有何影響?

2歲以上的寶寶睾丸還不到位,

Advertisiment
又沒有做手術治療, 那麼, 日後會影響睾丸的生精功能, 嚴重者可導致不育。 因為, 睾丸只有在陰囊裡才能產生出有活力的精子。 通常, 睾丸十分嬌氣, 對熱非常敏感, 而腹腔中的溫度僅比陰囊裡高出2℃-4℃, 它就受不了, 很容易出現睾丸上皮萎縮。 結果要麼導致不能產生精子, 要麼產生的精子活力不夠。 並且, 由於長期受腹腔較高溫度的影響, 睾丸上皮細胞還可能發生惡變, 形成惡性腫瘤。 除此, 不在正常位置的睾丸, 易受外傷或發生扭轉, 造成睾丸的損傷。

寶寶少了小“蛋蛋”怎麼辦?

隱睾的診斷並不難, 只要媽咪留意便能及早發現。 因此, 寶寶出生後, 媽咪要檢查一下陰囊裡是否有睾丸。 如果摸不清或摸不到, 則要及早就醫。

Advertisiment
若是能得到早期治療, 便會避免以上各種不良後果的發生。

如果剛出生的寶寶陰囊內沒有睾丸, 媽咪先不要過於著急, 觀察寶寶在1歲之內是否能夠自然下降到陰囊裡。 倘若一直不能降落到位, 則應該採取治療。 具體原則為, 雙側隱睾的寶寶在1歲左右, 可先接受藥物治療, 即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一般治療1-2個療程, 有效率約為10%-20%。 如果沒能使睾丸下降到陰囊裡, 也可促進睾丸發育。 藥物治療無效的寶寶, 目前認為在2歲前進行手術治療較為適宜。 因為還不至於造成睾丸組織結構的變化及內分泌功能的異常, 媽咪一定不要延誤手術最佳時機。

經過手術治療, 90%以上都能將睾丸牽引到陰囊裡。 即使第一次手術沒有完全降至陰囊中,

Advertisiment
半年後仍可做第二次手術。

愛心提示:

媽咪在觀察寶寶陰囊裡有無睾丸時, 應首先注意與假性隱睾區分。 假性隱睾為當陰囊受到寒冷的刺激, 如用冰涼的手指觸摸時, 提睾肌會把睾丸提起而離開陰囊, 因而產生假像。 因此, 媽咪在檢查時, 應先按住陰囊頂部, 這樣, 就會把睾丸受冷時回縮的通道堵住, 才不至於由於這種生理現象而出現誤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