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尿床, 眼前便浮現出許久前的一部美國電影――《孤獨的長跑者》, 那個得了遺傳性遺尿症的男生, 每天一放學就拼命跑回家, 為的只是收回被母親掛在窗外的床單……可見, 父母如不正確對待孩子尿床的問題, 就很可能讓孩子失去自信與自尊, 感到孤獨、自卑。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 尿床是兒童期很常見的問題。 據香港《明報》報導,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小兒外科部最近進行了一個大型流行病學調查, 發現在香港超過16, 000名5~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 約有2%的兒童有夜遺尿;而接受調查的5歲兒童當中, 大約有16.2%的孩子經常尿床。
Advertisiment
尿床:不可重視、不能無視
孩子往往會因尿床而產生其它的心理及行為問題, 如孤獨、畏羞、焦慮、反叛、精神不集中、對社交活動退縮, 甚至不敢參加任何需要在外間過夜的活動。 因此, 無論在對孩子實施任何一種行為訓練或當孩子的身上產生任何一種問題時, 都應注意教育“適度”, 置之不理或過激表現都會使孩子受傷。
心理因素往往是繼發性尿床的決定性因素, 如家長因尿床而過分指責孩子, 則很可能會加強孩子腦中的夜遺尿信號, 使尿床次數變得日益頻繁, 甚至持續到成年。
對待尿床的寶寶, 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其實很簡單, 別把尿床當大事,
Advertisiment
尿床孩子的家長還應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為訓練和作息調整, 如晚飯後減少喝水, 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飲料;每天為孩子做一個小記錄, 如孩子這幾天沒有尿床, 父母就應給予獎勵;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廁, 但不要將痰盂放在床的附近, 請他多跑幾步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