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應該都有尿床的經歷,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 尿床到學會自主控制排尿, 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發育的過程, 這是伴隨著寶寶的大腦垂體機制的成熟而逐漸正常排尿的。 當寶寶尿床後, 家長們要正確對待寶寶尿床的形成, 不應指責和埋怨寶寶, 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嚴重的心理負擔, 對正常的排尿訓練也會造成一定的障礙。 下面這幾大錯誤的做法, 家長們要避免!
Advertisiment
錯誤做法1、寶寶一尿床父母就責駡
有些家長脾氣不好, 當寶寶尿床後, 第一反應就是責駡寶寶, 小明四歲了還在尿床, 小明媽就很凶地責駡小明:“你怎麼又尿床了啊?都多大了你?看你把床單弄得這麼濕, 都四歲了還尿床丟不丟人?”孩子聽到這樣的話, 會非常害怕。 在寶寶尿床後, 不要一味的責駡孩子, 有些寶寶學會自行排尿的時間早, 有些寶寶會比較晚, 這是成長中的必然,
Advertisiment
錯誤做法2、起夜給寶寶把尿
有些媽咪擔心寶寶會尿床, 因此, 夜間會特意叫醒寶寶, 來給寶寶把尿, 即便寶寶沒有尿意, 也被媽咪逼著把尿, 這樣真的好嗎?先不說把尿對於寶寶來說是有傷害的, 半夜把孩子叫起來, 不僅影響了寶寶的睡眠, 而且還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緊張、恐懼等心理。 因此, 家長們半夜把孩子叫起來把尿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錯誤做法3、刻意訓練寶寶排尿
有些媽咪擔心寶寶會經常尿床, 於是早早地給寶寶進行排尿的訓練, 這樣結果可能會會適得其反的。 由於寶寶月齡太小, 他們不能獨自承受複雜的排尿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