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尿床是病嗎?小兒遺尿症如何治療?

遺尿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最多見, 繼發性多由於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統或者全身性疾病引起。 大部分寶寶在2歲或2歲半時, 就能在夜間控制排尿了, 尿床現象會大大減少。 但有些寶寶到了兩歲甚至兩歲半後, 還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 晚上仍會常常尿床。 不過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 算不上遺尿症, 父母不用太擔心。

隨著神經系統發育, 腦幹、大腦皮質對脊髓控制的不斷完善, 寶寶的膀胱對排尿的控制會自然形成並逐步加強, 也就慢慢地告別尿床史。

遺尿症的病因有哪些?

遺尿症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

Advertisiment
隨著年齡的增長, 部分兒童可自愈, 但亦有少數兒童會持續至成年。 遺尿症兒童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焦慮、自卑、不合群、表達能力下降、社會交往障礙等, 對學習和生長發育的影響不容忽視。

遺尿症由多種病因所致, 大部分遺尿症兒童有睡眠覺醒障礙, 即夜間睡眠過深, 難以喚醒。 這種覺醒反應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完善。 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是引起遺尿症的常見原因。 抗利尿激素是人體分泌的一種利於尿液濃縮的激素。 正常人夜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比白天要多, 使夜間尿量能夠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遺尿症兒童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導致夜間尿量增多, 不能適應膀胱容量而發生尿床。

Advertisiment
此類兒童對去氨加壓素的治療有很好的療效。

膀胱功能障礙也會引起遺尿症。 膀胱功能障礙主要包括功能性膀胱容量減少及逼尿肌不穩定。 其中, 逼尿肌不穩定的兒童常伴有白天尿頻、尿急症狀, 甚至有濕褲現象。 此類兒童對去氨加壓素的治療反應欠佳。 而對一些頑固性遺尿症兒童, 還應警惕有無後尿道梗阻。 此外, 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期便秘導致糞便積聚, 對膀胱產生擠壓而不容易把尿液“憋”住, 從而引起尿床;有些孩子習慣在睡前喝很多水或飲料, 也會引起尿床;其他如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對遺尿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遺尿症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通常需要檢查尿常規、尿沉渣分析及泌尿系統B超,

Advertisiment
排除是否存在泌尿系統解剖畸形、泌尿道感染等。 腰骶部X線攝片排除是否存在隱性脊柱裂。 部分兒童需行尿流動力學檢查瞭解是否存在膀胱功能障礙。 近年來, 遺尿症兒童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必要時進行心理評估有利於及早發現心理問題。

遺尿症如何治療?

遺尿症強調綜合治療, 即生活管理、膀胱功能訓練、喚醒治療、行為治療及藥物聯合治療。

首先, 建立合理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很重要。 遺尿症兒童晚飯儘量少吃流質飲食, 包括牛奶、湯、粥等, 睡前3小時內儘量少喝水或不喝水。 飲食宜清淡, 多吃蔬菜和水果, 防止發生便秘。 晚餐到睡覺至少間隔2~3小時, 睡前忌過度興奮或劇烈活動, 並養成睡前排尿的習慣。

Advertisiment

膀胱功能訓練有利於加強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 督促孩子在白天儘量多飲水, 並儘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 使膀胱擴張。 當要排尿時, 訓練孩子適當地憋尿, 提高膀胱控制力;當孩子排尿時鼓勵時斷時續, 然後再把尿排盡, 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喚醒治療, 即使用尿濕報警器。 這些方法已被證實是安全、有效的, 且無副作用;但短期內不一定能見效, 須長期堅持。

藥物治療以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和抗膽鹼能藥物使用較多。 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即醋酸去氨加壓素, 除了有補充抗利尿激素作用外, 還有改善睡眠障礙、促進覺醒的作用。 醋酸去氨加壓素起效快, 但每個人的用量不同, 需遵從醫生的處方。

Advertisiment
抗膽鹼能藥對有尿頻、尿急症狀的膀胱功能障礙兒童有顯著效果, 可與醋酸去氨加壓素聯合應用。

在遺尿症治療的過程中, 家長也要有耐心, 對於孩子的點滴進步要予以鼓勵, 不要給孩子增加額外的心理負擔。 如果發現孩子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如焦慮、自卑、不合群、甚至出現攻擊行為等要及時疏導, 必要時需進行心理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