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由細菌(極少數可由真菌、原蟲、病毒)直接侵襲所引起。 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 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 腎盂腎炎又分為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 好發於女性。 另有介紹相關醫學知識的同名圖書。
寶寶發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與其自身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
1、幼小的寶貝需要經常用尿布, 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 尿道口常常受到糞便污染。 特別是女嬰尿道口較短, 男嬰有陰☆禁☆莖包皮, 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禦機制較弱,
Advertisiment
2、尿路的先天畸形, 是身體各部位先天畸形中發生率較高的部位, 如輸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 都容易併發尿路感染。
3、寶寶的身體尚未發育發熟, 容易被病菌所侵擾, 使用抗生素的幾率大。 如果濫用抗生素, 就易使革蘭氏陰性菌, 特別是大腸桿菌佔優勢, 破壞尿道周圍的防禦屏障, 導致細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4、母親妊娠期菌尿、出生後缺乏母乳餵養的寶貝, 患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還與寶貝的體質相關, 如局部免疫功能、膀胱防禦機制較弱也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易被遺忘的多發症尿路感染是由於細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 事實上, 尿感是小兒常見病, 孩子發生泌尿道感染的幾率不低。
Advertisiment
嬰兒為啥易“尿感”
這主要是嬰兒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環境因素所決定的。 嬰幼兒尿路容易發生逆行感染, 由於經常使用尿布或穿開襠褲, 尿道口常受糞便和其它不潔物的污染, 可以說, 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金葡菌等多種病菌就堆積在尿道口周圍, 尋找可乘之機;嬰兒, 特別是女孩尿道短, 括約肌功能差, 細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 造成膀胱感染或腎盂感染;再加上嬰幼兒自身免疫不健全, 防禦能力差, 不僅易引起上行感染, 還可能由於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導致下行感染尿道。
Advertisiment
尿路症狀隱蔽
其實嬰幼兒尿路感染也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症狀, 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實際上他的哭鬧、拒哺也是尿道不適的表現。 尿布需要不斷更換, 而每次排尿不多, 可能正是尿頻尿急的表現;會陰常見有尿布疹, 尿布有臭味等, 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徵。 而尿路感染的這些症狀, 卻容易被忽略。 相反, 最多見的感染外在表現如發燒, 常與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聯繫在一起, 轉移了家長和醫生的注意力, 掩蓋了泌尿道感染的實質。
捕捉線索及早發現
如果嬰兒常有不明原因的發燒伴生長遲滯或體重減輕, 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鬧、嘔吐等, 要想到泌尿道感染。
Advertisiment
防止小兒尿路感染的措施
寶尿路先天畸形發生率較高, 加之生理上的特點, 所以容易反復引起尿路感染, 因此, 預防寶貝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1、從孕早期就開始預防
孕媽咪在懷孕早期應注意預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 讓胎兒的泌尿器官健康發育。 如果在孕期出現羊水較少的現象時, 應該警惕胎兒腎臟發育出現異常, 及早做B超確定診斷, 以採取適宜的處理方法。
2、寶寶出生後合理餵養
寶寶的腎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一般在1歲至1歲半時才能達到成人水準。
Advertisiment
3、腹瀉時恰當進行補液
腹瀉是3歲以內寶寶的常見病, 發病時容易身體脫水, 需要積極進行補液。 但補液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進行, 既要避免身體脫水, 又要避免補液過度引起水腫, 對尿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誘發尿路感染。
4、不明原因的發燒應及早去就醫
泌尿器官先天畸形如能早期診斷, 及時手術矯治, 可減少對寶貝生長發育的影響。 因此, 當寶寶反復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時, 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尿路先天畸形, 及早去醫院做尿液常規檢查。
5、注意會陰護理以免尿路感染
寶寶的尿路容易感染,媽咪要做好護理,特別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對於周歲的寶寶,除了要勤洗勤換尿褲、尿布,每次大小便後都要清洗寶寶的小屁屁外,還應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後清洗外☆禁☆陰,然後再清洗肛門,女嬰更應注意這一點。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也應每天清洗外☆禁☆陰。提醒一點,給男孩清洗外☆禁☆陰時,一定要扒開陰☆禁☆莖包皮,把隱藏在裡面的污垢洗淨。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儘早穿封襠褲。
5、注意會陰護理以免尿路感染
寶寶的尿路容易感染,媽咪要做好護理,特別要注意會陰部的清潔。對於周歲的寶寶,除了要勤洗勤換尿褲、尿布,每次大小便後都要清洗寶寶的小屁屁外,還應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後清洗外☆禁☆陰,然後再清洗肛門,女嬰更應注意這一點。對於1歲以上的寶寶,也應每天清洗外☆禁☆陰。提醒一點,給男孩清洗外☆禁☆陰時,一定要扒開陰☆禁☆莖包皮,把隱藏在裡面的污垢洗淨。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儘早穿封襠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