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常抓耳朵 父母要警惕中耳炎

當小寶寶不會說話的時候, 父母要好好觀察他們的肢體語言, 這往往是他們是否生病的預兆。

生活中, 很多寶寶會經常抓自己的耳朵, 此時父母可不要不當回事, 因為寶寶的這個動作往往預示著他可能患上了中耳炎, 所以父母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需要格外警惕了。

實際上, 不少寶寶會反反復複地患上中耳炎, 倘若沒得到及時治療, 就可能會造成聽力障礙, 甚至會導致語言能力及學習能力差。

中耳炎可以說是幼兒常見病之一, 發病率比較高, 這跟幼兒的耳部解剖、生理及病理有著密切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嬰幼兒時期, 除了中耳結構不健全外, 咽鼓管也沒發育完善, 咽鼓管短而直, 管腔較寬, 咽鼓管的生理性狹窄處還未形成, 管道接近于水準位, 如此, 咽鼓管的另一端, 也就是鼻咽部開口端就幾乎相平於鼻底。 因為咽鼓管的這個特點, 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高於成人, 而且鼻咽部的細菌非常容易沿著咽鼓管咽口進入中耳, 從而引發中耳炎症。 因為這個特點, 哺乳期的嬰兒也容易患中耳炎, 例如在採用平臥位給嬰兒哺乳時, 特別是由於哺喂太多、太急而發生嗆奶, 會使奶液進入寶寶中耳。 由於寶寶的表達能力尚不完善, 無法明確說出自己的症狀, 所以父母不容易發現孩子得了中耳炎, 但若是寶寶有了以下這些表現,
Advertisiment
那麼說明其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1、撓耳朵。 倘若看到寶寶不停地摸、撓、揪耳朵, 家長就要想到他是否患上了中耳炎。

2、發燒 。 如果寶寶連續3天發燒, 體溫在37.5℃以上, 且服藥後卻持續不退燒時, 父母就應想到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 必須及早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

3、耳朵積水 。 當家長發現寶寶的耳朵裡有黃色分泌物流出時, 且體溫降至正常, 發燒情況好轉, 這時就要注意了, 因為有急性中耳炎已經鼓膜穿孔的可能。

4、搖頭。 當父母發現寶寶躁動不安, 不斷搖頭, 就應想到他可能是耳朵不舒服, 需儘早去醫院檢查。

5、哭鬧 。 當寶寶突然變得煩躁、愛哭, 而且夜裡一直睡不好覺, 此時應立即帶他諮詢醫生。

6、聽力不佳。 假如鼓膜裡有滲出液就會導致人的聽力下降。

Advertisiment
所以倘若你發現寶貝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 叫他好幾遍也不加理睬, 那麼就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做檢查。

專家建議, 寶寶患上中耳炎之後必須要看醫生, 遵醫囑認真接受治療, 切勿自行服消炎藥, 從而使寶寶未能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 因此家長們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項:

首先, 一定要做好寶寶耳部的衛生。 應及時防治感冒, 因為很多寶寶得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發的。

其次, 調整寶寶睡姿, 最好採用仰臥或側臥, 因為仰臥和側臥的睡姿能夠使寶寶睡覺時的吞咽動作增加, 從而促進排出中耳部位的黏液, 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以及感染的危險。

再次, 給寶寶哺乳時應儘量避免躺著餵奶, 最好把寶寶抱起來,

Advertisiment
採用半座位哺乳。 另外要讓寶寶少含奶嘴, 原因在於頻繁的吸吮動作會使病菌從鼻腔後端進入咽鼓管的幾率增加。

最後, 給寶寶洗澡、洗頭時, 要注意不要讓水流進寶寶的耳道中。 假如不慎有水流入寶寶的耳朵內, 要及時將寶寶的頭偏向該側, 慢慢牽動耳廓, 使水流出即可。

中耳炎對寶寶的危害很嚴重, 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視, 在生活中積極預防, 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排除威脅寶寶健康的隱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