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見病處理方法_寶寶病了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寶寶病了, 是每個做父母的都要面對的問題。 病了就要去醫院、看醫生, 這也是大多數父母最本能的反應。 但是父母也需要具備寶寶常見病的一些處理方法。 那麼寶寶病了怎麼辦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寶寶病了怎麼辦。

Advertisiment

在養育寶貝的過程中, 媽咪難免會遇到寶貝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情況, 是馬上帶寶貝去醫院呢, 還是先在家觀察?這個時候, 如果媽咪掌握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 就可以既省去帶寶貝去醫院的勞頓之苦, 還不會延誤寶貝的病情。

一、疝氣

小兒疝氣在男嬰中較為多見, 包括臍疝和腹股溝疝。 臍疝是由於新生兒腹壁肌肉薄弱, 過於哭鬧時使腸管從臍部突向腹壁而形成的;腹股溝疝是由於寶寶的腹壁肌肉尚未發育完全, 加之腹壁較松, 在哭鬧、咳嗽或劇烈活動時, 使腸管從腹股溝管向腹壁突出並進入陰囊,

Advertisiment
造成陰囊腫大。

方法

去醫院治療。 無論是哪一種疝氣, 都需到醫院外科進行治療, 特別是無法將疝內容物推回腹腔或同時伴有腹痛、嘔吐時。 對於疝氣沒什麼治療藥物, 需到醫院進行手術才能治癒。 一般來講, 手術時間以8個月至1歲以內最為適宜, 最好不要超過兩歲。 在這個階段做手術, 難度小, 預後好, 術後恢復得也快。

二、感冒

感冒是寶貝的常見病, 每年大約患感冒3-5次。 有5%-10%嬰幼兒會反復患呼吸道感染, 特別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貧血、佝僂病、維生素A缺乏等症的寶貝。

方法

充分休息, 多飲開水, 吃易消化的食物。

選用一種感冒藥短期使用, 減輕症狀;不宜多種感冒藥混合濫用。 普通感冒多半由病毒引起, 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繼續母乳餵養, 如果寶貝不能吸吮母乳, 可擠出母乳放在乾淨杯子裡, 用吸管滴進口中。

如果寶貝的鼻孔不通氣, 可用消毒棉簽清除鼻腔分泌物。

注意保暖, 但不要捂得太嚴, 以免影響寶貝的呼吸。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濕潤, 避免煙塵。

儘量少食生冷食物及飲料, 以免對口腔與呼吸道血管和黏膜過度刺激。

痰多時勤給寶貝翻身拍背, 幫助排痰:減少甜食攝取, 避免痰液增加, 加重咳嗽。

如果經過家庭治療和處理3天左右, 寶貝的症狀還不見好轉, 如發燒、咳嗽等症狀加重, 則應去醫院進行治療。 總是反復感冒的寶貝也應到醫院詳細檢查, 採取針對性治療。

三、腹瀉

小兒腹瀉是多種原因引起的, 以胃腸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 大便質稀、次數增多,

Advertisiment
好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 腹瀉如果遷延不愈, 會導致寶貝發生營養不良、反復感染和生長發育落後。

方法

及早補充丟失的水分, 以免脫水病情加重或遷延不愈。 輕度脫水有口渴感、口唇稍幹、尿少併發黃、煩躁和愛哭等表現, 可服用口服補液鹽補充體液。

不要禁食, 以防營養不良, 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 每日至少進食6次。

腹瀉時, 寶貝排便次數增多, 不斷污染小屁屁, 很容易發生紅臀。 所以, 每次排便後, 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

密切觀察病情發展, 如脫水是否加重, 腹瀉次數是否繼續增多等。

如果寶貝煩躁不安加重, 囟門和眼窩凹陷, 哭時淚少, 口乾舌燥, 都表明身體脫水已較重了;或者在家已治療3天, 但病情不見好轉,

Advertisiment
出現頻繁大量水樣便、嘔吐及口渴感加劇、不能正常進食進水、補液後尿仍很少、發燒及便中帶血等症狀, 這時需趕快帶寶貝去醫院診治。

四、皮膚熱疹

當氣溫過高時, 寶貝的皮膚上會出現一些淡紅色的皮疹, 一般出現在臉上及皮膚褶皺較多的部位, 如脖頸、肘窩、大腿根等處。 這是由於寶貝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 皮膚調節身體溫度的功能還不完善而引起。 如果把寶貝放在涼爽的地方, 熱疹很快就會消失。

方法

讓寶貝馬上離開溫度過高的環境並解開衣服, 然後用溫水洗個澡。

給寶貝換上透氣性良好的全棉內衣, 不要穿著太多, 睡覺時也不要蓋得太厚。

平時注意房間的溫度要適宜, 並經常通風換氣, 特別是在天氣炎熱的季節。

五、發熱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防禦反應,也是許多疾病發生過程中一個最常見的症狀。正常情況下,寶貝的體溫都較成人稍高,且體溫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熱。

方法

注意觀察,找出發熱原因。體溫不太高時不必急著退燒,但發燒時容易導致脫水,加之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也不能放任發燒。

寶貝發燒時應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果寶貝精神狀態好、進食正常不必太擔心。

多喝水,以防脫水,以每2小時排一次小便為原則,小便應為淡黃色,不渾濁。

吃東西要適量,避免吃得太飽,但也不可禁食。

輕輕用溫水給寶貝擦身降溫。如吃過退燒藥,要等30分鐘到1小時再用溫水擦身。

給寶貝喝些糖鹽水,補充體內水分和營養的消耗,促進尿液和汗液的排泄,起到降溫和排毒作用。糖鹽水的配法是每500毫升開水中加葡萄糖或白糖50克及鹽5克。

六、腹部絞痛

腹絞痛多發於4個月以下的寶貝,疼痛特點是不發作時,吃、玩、睡都正常,一旦發作就莫名其妙地突然哭鬧不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難以哄住。如果寶貝在一個星期的3天裡超過3小時啼哭,並且這種現象持續3周以上,那麼可能就是腹絞痛。腹絞痛一般是寶貝開始吃牛奶代替品後,腸道裡氣體過多所引起。寶貝過了4個月後,就很少出現這種現象了。

方法

輕柔、順時針給寶貝進行腹部按摩10-20分鐘,觀察是否能夠較明顯地平息哭鬧。

試著用各種方法安撫寶貝,如把寶貝的腹部貼著媽咪的腹部;給寶貝哺乳等,觀察能否使腹痛緩解。

給寶貝喝一點兒溫水,然後抱起寶貝輕拍後背,讓肚子裡的氣體排出或促進打嗝,有助於減輕腹痛或使腹痛消失。

七、 嘔吐

嘔吐是一種人體的自衛方式,也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僅吐1~2次或吐得極少,則沒有臨床意義,但若嘔吐呈持續性或反復出現時,則是嚴重疾病的主要表現,常可引起不良後果。

方法

居家觀察,及時就醫。①生後2~3周出現嘔吐,逐漸加劇,呈噴射狀,嘔吐物為奶塊,無膽汁,在右腹直肌外側摸到如棗核大小之腫塊,考慮先天性幽門狹窄;嬰幼兒期出現嘔吐,應考慮餵養不當或腸套疊等。②大人應守護在身旁,迅速清理嘔吐物;儘量使寶寶舒適,用寶寶能夠理解的語言消除其恐懼、焦慮的情緒。③保證營養和水分供給,可給予少量多次喂哺,飲食清淡,勿進食刺激性食物。④嘔吐較輕的寶寶,可進流質食物,宜少量多次進食,嘔吐較重者暫予禁食。⑤寶寶嘔吐時應側臥,以防嘔吐物嗆入氣管。

嘔吐嚴重的患兒,家長應該速送醫院診治,同時帶上寶寶的嘔吐物,以供醫生化驗。

特別是在天氣炎熱的季節。

五、發熱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防禦反應,也是許多疾病發生過程中一個最常見的症狀。正常情況下,寶貝的體溫都較成人稍高,且體溫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熱。

方法

注意觀察,找出發熱原因。體溫不太高時不必急著退燒,但發燒時容易導致脫水,加之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也不能放任發燒。

寶貝發燒時應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果寶貝精神狀態好、進食正常不必太擔心。

多喝水,以防脫水,以每2小時排一次小便為原則,小便應為淡黃色,不渾濁。

吃東西要適量,避免吃得太飽,但也不可禁食。

輕輕用溫水給寶貝擦身降溫。如吃過退燒藥,要等30分鐘到1小時再用溫水擦身。

給寶貝喝些糖鹽水,補充體內水分和營養的消耗,促進尿液和汗液的排泄,起到降溫和排毒作用。糖鹽水的配法是每500毫升開水中加葡萄糖或白糖50克及鹽5克。

六、腹部絞痛

腹絞痛多發於4個月以下的寶貝,疼痛特點是不發作時,吃、玩、睡都正常,一旦發作就莫名其妙地突然哭鬧不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難以哄住。如果寶貝在一個星期的3天裡超過3小時啼哭,並且這種現象持續3周以上,那麼可能就是腹絞痛。腹絞痛一般是寶貝開始吃牛奶代替品後,腸道裡氣體過多所引起。寶貝過了4個月後,就很少出現這種現象了。

方法

輕柔、順時針給寶貝進行腹部按摩10-20分鐘,觀察是否能夠較明顯地平息哭鬧。

試著用各種方法安撫寶貝,如把寶貝的腹部貼著媽咪的腹部;給寶貝哺乳等,觀察能否使腹痛緩解。

給寶貝喝一點兒溫水,然後抱起寶貝輕拍後背,讓肚子裡的氣體排出或促進打嗝,有助於減輕腹痛或使腹痛消失。

七、 嘔吐

嘔吐是一種人體的自衛方式,也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僅吐1~2次或吐得極少,則沒有臨床意義,但若嘔吐呈持續性或反復出現時,則是嚴重疾病的主要表現,常可引起不良後果。

方法

居家觀察,及時就醫。①生後2~3周出現嘔吐,逐漸加劇,呈噴射狀,嘔吐物為奶塊,無膽汁,在右腹直肌外側摸到如棗核大小之腫塊,考慮先天性幽門狹窄;嬰幼兒期出現嘔吐,應考慮餵養不當或腸套疊等。②大人應守護在身旁,迅速清理嘔吐物;儘量使寶寶舒適,用寶寶能夠理解的語言消除其恐懼、焦慮的情緒。③保證營養和水分供給,可給予少量多次喂哺,飲食清淡,勿進食刺激性食物。④嘔吐較輕的寶寶,可進流質食物,宜少量多次進食,嘔吐較重者暫予禁食。⑤寶寶嘔吐時應側臥,以防嘔吐物嗆入氣管。

嘔吐嚴重的患兒,家長應該速送醫院診治,同時帶上寶寶的嘔吐物,以供醫生化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