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常見的5種爬行姿勢

寶寶學會爬行以後, 爬行會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 而“摸爬滾打”也鍛煉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 有利於寶寶的個性培養。

寶寶常見的5種爬行姿勢 

蠕動爬

這是最初寶寶學爬的姿式, 寶寶腹部始終貼地, 以腹部為支點蠕動, 四肢則不規則地劃動。 寶寶可能只是原地打轉, 如果移動, 也是象蟲子一樣, 向前蠕動, 行進緩慢, 感覺有些吃力。  

匍匐爬 

寶寶爬的時候總是用一邊爬, 總是右邊的手和腳用力, 感覺像是用右腿爬行來帶動另一條腿, 肚子緊貼在地上, 有如‘解放軍匍匐過草地’。  

螃蟹爬

寶寶用胳膊在地板上推,

Advertisiment
這樣就使得寶寶的身體向後退, 而不是向前進。 這種結果往往並非寶寶的意願, 往往讓寶寶感到沮喪。  

狗爬 

寶寶交替使用胳膊和腿, 左胳膊伸出去, 左手著地的同時右腿也往前移動, 然後右胳膊往前伸, 右手著地的同時左腿再往前移動。 一些寶寶一直保持肚子著地的姿勢爬行, 直到開始走路, 另一些寶寶會從肚子爬轉變到狗爬, 然後再開始走路。

小熊爬

寶寶四肢伸直, 著地爬行, 如同熊在地上的行走的姿勢。 小屁屁一扭一扭的。

訓練寶寶爬行的好處

1. 能提高寶寶的活動能力

爬除了能鍛煉寶寶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力量和四肢活動的協調性、靈活性外, 還有助於視聽覺、空間位置感覺、平衡感覺的發育,

Advertisiment
促進身體的協調;還可使血液迴圈流暢, 並且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 能從整體上提高寶寶活動的能力。

2. 能增強寶寶體質, 促使其健康成長

訓練寶寶爬行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鍛煉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並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較大, 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體重、身長長得快。

3. 可以增進親子間交流, 培養親子間的感情

訓練寶寶爬行能增進母子間的交流。 在寶寶會爬後, 在父母的引導下獲得的成功體驗不斷增多, 並且能夠在爬行中獲得興奮、成功、失敗等多種體驗。 這些體驗能夠豐富寶寶的情感, 研究表明, 經常爬行的寶寶見到父母時的興奮狀態明顯高於不會爬行的寶寶。

4. 促進社會性發展

寶寶會爬後,

Advertisiment
他接觸父母禁止觸動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許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 這在客觀上增加了親子情緒互動的機會;同時, 寶寶會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識到寶寶本身的主動性, 並使父母開始以一定的規範要求孩子, 開始對寶寶不合規範的行為表示不快。 這些變化又進一步促使寶寶的社會性情緒發展。

5. 促進大腦發育 

爬行需要大、小腦之間的密切配合, 多爬能夠豐富大、小腦之間的神經聯繫, 促進腦的生長。 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 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 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爬行, 需要經歷多次的學習、實踐;每一次學習與實踐都是一次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 因此, 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

Advertisiment
對於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6. 促進語言發展 

寶寶語言交流的頻率, 取決於肢體語言的頻率, 會爬的寶寶不斷地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許多舉動帶有結果的未知性, 所以家長語言的發出頻率明顯多於不會爬的寶寶。 而爬行則使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 刺激量大了, 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在父母不斷的語言提示、自己的肢體語言、行為結果的互動中, 寶寶對語言理解的準確性、肢體語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會爬行的嬰兒發展要快得多。

7. 良好的性格發展 

爬行給寶寶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 而“摸爬滾打”也鍛煉了寶寶的意志和膽量,

Advertisiment
有利於寶寶的個性培養。

8. 探索欲望

寶寶的運動、神經等系統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這不但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神經、大腦的發育, 而且可以為他們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 這些學習經驗將化為好奇心, 讓寶寶勇於探險, 而且培養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信。

小編說說:在寶寶5-6個月大時, 家長就要為寶寶的爬行做準備, 讓寶寶自己趴在床上, 以腹部為中心, 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轉, 漸漸地學會匍匐爬行, 在這個時間內爸爸媽媽要在寶寶身邊多多鼓勵, 耐心的引導寶寶正確地學會爬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