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痱子
成因及表現
寶寶的新陳代謝很旺盛, 各種原因均可引起皮膚汗腺分泌增多, 要是皮膚不夠清潔, 汗腺周圍發炎, 汗液排泄不暢, 便形成了痱子。
白痱子:新生寶寶或小嬰兒痱子多為細小透明的小水泡, 顏色發白, 比較淺表, 分佈密集, 俗稱白痱子, 多發生于寶寶穿戴過多、強烈日光曝曬或服用退熱藥, 突然出大汗以後。 白痱子一般不痛不癢, 無明顯不適, 1~2天后可自行吸收, 留下少許白色糠狀鱗屑。
紅痱子:大一些的寶寶, 表現為皮膚表面紅色小丘疹或丘皰疹, 常突然出現並迅速增多。 有的融合成片,
Advertisiment
膿痱子:痱子繼發細菌感染, 紅色丘疹頂端出現黃色膿頭, 即為膿痱子。 此時, 必須及時治療, 否則, 感染範圍擴大, 可形成皮膚癤腫, 伴有發熱、局部疼痛等症狀。 膿痱子還可繼發或誘發膿皰疹甚至敗血症、腎炎及化膿性腦膜炎。
預防措施
首先, 應加強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 勤剪指甲, 保持手部乾淨, 避免搔抓皮膚繼發細菌感染。 不要給寶寶多搽粉類爽身護膚用品, 以免與汗液混合堵塞汗腺開口, 導致出汗不暢, 引起汗腺周圍炎症。
其次, 夏季要適當控制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Advertisiment
再次, 寶寶衣著應寬鬆、肥大, 並經常更換。 衣料應選擇吸水、通氣性能好的薄型棉布。 不要讓寶寶光著身子, 以免皮膚受到不良刺激。
居家護理
患了白痱子, 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患了紅痱子, 應注意保持寶寶皮膚清潔, 搽用痱子水等藥物。 患了膿痱子的寶寶, 除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外, 應給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療。 如果出現皮膚感染伴有發熱, 要及時送醫院就診。
2.癤子
症狀表現
寶寶的皮膚上有時會長出小疙瘩, 幾天後出現白頭兒,
Advertisiment
成因
癤子是因皮脂腺中有化膿細菌侵入, 導致身體的免疫細胞在局部積累, 從而出現的局部組織炎症反應。 由於化膿菌使一部分細胞壞死形成膿液, 其外有免疫細胞包裹, 加上周圍組織液和抗體從血管中滲出參與反應, 局部的細菌無法繼續擴散到周圍組織中, 所以化膿都局限在局部。 待到癤子自然破裂, 膿汁自然排出以後, 皮膚可再生並癒合。
注意事項
如果用手擠癤子,
Advertisiment
3.膿皰瘡
症狀表現
新生寶寶膿皰瘡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膿性疾病。 病原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 本病在早產寶寶或營養不良的新生寶寶中多見。 傳染源來自母親、保姆或病菌污染尿布, 炎熱潮濕季節發病率高, 發病常見於生後4~10天。
經常發於手臂、下肢或尿布區以及皮隔皺折部位。 膿皰高出皮膚表面, 周圍微紅。 初期皰液清晰, 後期迅速成為黃色混濁液。 膿皰破裂而露出紅而潤濕的面。 輕者皰瘡局限於較小區域而不再陸續發生新瘡,
Advertisiment
大皰型膿皰瘡最常見於新生兒, 好發於軀幹和四肢, 初起為散在水皰, 在1~2日內迅速增大到直徑2釐米以上的淺表性大皰, 皰液開始為淡黃色, 清亮, 約經1日後, 皰液變混濁。 由於皰壁薄而鬆弛, 膿皰常很快破潰, 通常見到的皮損多為皰破後遺留的表淺糜爛面, 糜爛面乾燥後形成淡黃色膿痂。 此病多數無全身症狀, 少數可出現乏力、發熱、腹瀉等全身症狀。 新生兒可併發金葡敗血症、肺炎或腦膜炎而危及生命。
非大皰型膿皰瘡包括原發的傳染性膿皰瘡和繼發的膿痂型膿皰瘡, 是膿皰瘡最常見的一型, 約占70%,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感染。典型臨床表現開始為局部出現一個2~4毫米的紅斑,紅斑迅速發展形成一個小水皰或膿瘡,皰壁很薄,極易破潰,其滲液乾燥後而形成典型的蜜黃色痂覆蓋在淺表糜爛的表面,皰壁已經破裂,因此看不見膿皰。常繼發瘙癢性皮膚病,如丘疹樣蕁麻疹、濕疹等。
成因及護理
1.新生寶寶皮膚嬌嫩,角質層不完備,洗擦時很容易破損,為細菌的停留入侵造成機會。
2.新生寶寶穿的衣服、衣領及紐扣過厚過硬,擦損皮膚;或穿著存放已久的衣服,或舊的未消毒衣物。
3.新生寶寶膿皮疹多見於與鼻腔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護理人員接觸者,如果發現有這種情況,例如母親鼻部帶菌,應隔離或滴鼻消滅帶菌狀態,戴口罩和洗手也是必要的。
4.新生寶寶皮膚皺褶的地方,容易潮濕積垢,為細菌繁殖提供方便。因此,護理新生兒時不可不注意。
治療
新生寶寶膿皰瘡一經發現,應立即隔離和就醫。病情輕者可以肌注青黴素或口服抗菌素;病情重者可靜脈滴入抗菌素並配合全身支援療法,局部常外敷1%~3%黃連素或0.5%的新黴素軟膏,或1%龍膽紫溶液,並在患處四周正常皮膚每隔兩三個小時塗50%酒精,以減少自然接觸傳染的機會。
較重的膿皰瘡,大多在頭面、胸背及四肢皮膚上,有豌豆大小的皰疹,內含微渾液體,皰疹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可自行潰破,稱為天皰瘡。處理時除局部皮膚患處塗藥外,還應肌肉注射青黴素,並給予充分的營養和水分。這種情況,一般都要到醫院去醫治,臨床需要1~2周才會痊癒。若未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可發展成新生兒膿毒血症,那就危險了。
在局部外用藥前應先清潔局部皮損,去痂挑皰。清潔液常用1%—3%硼酸溶液,1:2000黃連素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等。對於皮損廣泛及有合併症的患者,必需應用抗生素。
預防措施
為了防止膿皰瘡的發生,平時宜避免損傷皮膚,勤洗澡、勤換衣褲。出汗多時要隨時用幹毛巾或手帕吸幹,使皮膚保持乾燥清潔。有人主張用0.5%新黴素油膏或桿菌肽油膏(每克內含400~500單位)敷于新生兒臍周圍,可以預防皮膚感染。媽媽抱孩子前必須洗手,洗手時可採用含3%六氯酚肥皂。
預防膿皰瘡最主要是注意皮膚衛生;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皮膚損傷;發現患者及時隔離,尤其在托幼機構,患者接觸過的物品要煮沸消毒。
約占70%,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感染。典型臨床表現開始為局部出現一個2~4毫米的紅斑,紅斑迅速發展形成一個小水皰或膿瘡,皰壁很薄,極易破潰,其滲液乾燥後而形成典型的蜜黃色痂覆蓋在淺表糜爛的表面,皰壁已經破裂,因此看不見膿皰。常繼發瘙癢性皮膚病,如丘疹樣蕁麻疹、濕疹等。成因及護理
1.新生寶寶皮膚嬌嫩,角質層不完備,洗擦時很容易破損,為細菌的停留入侵造成機會。
2.新生寶寶穿的衣服、衣領及紐扣過厚過硬,擦損皮膚;或穿著存放已久的衣服,或舊的未消毒衣物。
3.新生寶寶膿皮疹多見於與鼻腔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護理人員接觸者,如果發現有這種情況,例如母親鼻部帶菌,應隔離或滴鼻消滅帶菌狀態,戴口罩和洗手也是必要的。
4.新生寶寶皮膚皺褶的地方,容易潮濕積垢,為細菌繁殖提供方便。因此,護理新生兒時不可不注意。
治療
新生寶寶膿皰瘡一經發現,應立即隔離和就醫。病情輕者可以肌注青黴素或口服抗菌素;病情重者可靜脈滴入抗菌素並配合全身支援療法,局部常外敷1%~3%黃連素或0.5%的新黴素軟膏,或1%龍膽紫溶液,並在患處四周正常皮膚每隔兩三個小時塗50%酒精,以減少自然接觸傳染的機會。
較重的膿皰瘡,大多在頭面、胸背及四肢皮膚上,有豌豆大小的皰疹,內含微渾液體,皰疹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可自行潰破,稱為天皰瘡。處理時除局部皮膚患處塗藥外,還應肌肉注射青黴素,並給予充分的營養和水分。這種情況,一般都要到醫院去醫治,臨床需要1~2周才會痊癒。若未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可發展成新生兒膿毒血症,那就危險了。
在局部外用藥前應先清潔局部皮損,去痂挑皰。清潔液常用1%—3%硼酸溶液,1:2000黃連素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等。對於皮損廣泛及有合併症的患者,必需應用抗生素。
預防措施
為了防止膿皰瘡的發生,平時宜避免損傷皮膚,勤洗澡、勤換衣褲。出汗多時要隨時用幹毛巾或手帕吸幹,使皮膚保持乾燥清潔。有人主張用0.5%新黴素油膏或桿菌肽油膏(每克內含400~500單位)敷于新生兒臍周圍,可以預防皮膚感染。媽媽抱孩子前必須洗手,洗手時可採用含3%六氯酚肥皂。
預防膿皰瘡最主要是注意皮膚衛生;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皮膚損傷;發現患者及時隔離,尤其在托幼機構,患者接觸過的物品要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