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常見過敏原有哪些?

過敏原又稱致敏原或變應原, 是指能夠使人發生過敏的抗原。 過敏原是過敏發生的必要條件。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病人首次接觸過敏原可使機體致敏, 其致敏期時間可長可短, 這段時間內沒有臨床症狀, 當再次接觸過敏原後即發生過敏反應而出現症狀。

寶寶常見的3大過敏原

自然界從空氣到食物, 與我們接觸的形形色色的物質都可以作為抗原而致病, 但是寶寶因年齡不同, 其接觸過敏原的機會也和成人不同。 寶寶常見的過敏原大致有:

1. 食物過敏

主要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多為蛋白質)進入了體內而致敏發病。

Advertisiment
嬰幼兒的食物過敏反應發病率明顯高於成年人, 6歲以下的寶寶約有2%會對食物過敏, 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可達5%至8%。

最常見的過敏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堅果類、小麥、大豆、巧克力、魚蝦類等。 牛奶蛋白是嬰幼兒最早接觸的、最常見的過敏原, 一部分嬰兒對牛奶蛋白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現象, 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濕疹, 嚴重者可出現腹瀉、嘔吐, 甚至便血。

2. 藥物過敏

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的藥物主要有磺胺類、青黴素類、阿司匹林、血清製劑、疫苗等。 藥物過敏的發生與患兒的異常體質、藥物的化學性質和用藥的方法等因素有關。

3. 致敏環境因素

這類過敏多見於3歲以後的寶寶, 以花粉、塵蟎、黴菌、灰塵、煙霧、香水、油漆、寵物、昆蟲叮咬、冷/熱空氣等常見,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寶寶對塵蟎、牛奶、穿的毛織品、有動物毛絨的枕頭, 都是引起寶寶過敏的最常見的原因, 反復接觸以後可以出現過敏性皮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多種病理變化。

媽媽要注意, 如果你的寶寶過敏症狀常在晚上睡前發作, 應懷疑可能與臥室的某些因素有關, 如睡衣、寢具、塵蟎或睡前經常吃的某種食物。

每一個過敏患者的過敏原相對比較固定, 其中有的患者常常對某個過敏原或某幾種過敏原同時過敏。 不過, 這種過敏原對一個患者來說也不是終生的, 有的幾年後可能改變, 也可能消失。 目前, 一些專科醫院均能檢測引起過敏的多種最常見過敏原, 一旦明確致敏的物質,

Advertisiment
最好的防治辦法就是避免再接觸, 即回避療法。

如何排查和檢測過敏原

既然每一種過敏都有特定的過敏原, 那麼排查和檢測過敏原、嚴格回避過敏原, 對治療和預防過敏性疾病十分重要。 實際上, 只要耐心尋找, 加上過敏原檢測, 找到過敏原並不難是什麼難事。

過敏診斷兩步驟

醫學上把過敏性疾病發病過程分為致敏和過敏兩個階段, 過敏診斷也分為回避和激發兩步驟。 比如:出生後首先進食奶粉, 寶寶體內可能被致敏;以後再進食奶粉後就可能出現過敏表現。 當出現過敏, 停掉奶粉, 換成水解配方, 症狀消失, 這就是診斷的第一步——回避;再次進食奶粉又出現過敏, 這就是第二步——激發。

當寶寶出現過敏反應,

Advertisiment
回避一種食物或避開一種環境條件後, 過敏好轉即為“回避”陽性。 當再次食入這種食物或接觸這種環境, 過敏如果再度出現, 就是“激發”陽性。 如果回避時間較長, 超過3~6個月, 嬰幼兒體內對於過敏的“記憶”也很可能減退, 這時再次食入或接觸, 有可能不再過敏, 這稱為“耐受”。

過敏原檢測

1. “回避”+“激發”是診斷過敏的金標準, 而過敏原檢測卻不是。 家人和醫生仔細地關注和記錄, 才會做到及早“回避”+“激發”的診斷。 診斷後, 一定要回避3~6個月, 比如:發現雞蛋過敏, 3個月以上一定不要再給寶寶食入, 推薦最好6個月不要食入, 以後再由少到多逐漸給寶寶食入, 就很有可能進入或達到耐受了。

2. 對濕疹或有其他過敏表現的寶寶, 同樣應有詳細的生活記錄,

Advertisiment
對食物過敏, 記錄每天所有經口所進食物的種類(必須包括任何添加劑和補充劑), 還要記錄濕疹等過敏症狀的表現和程度。 經2周記錄, 回顧查找, 往往可初步找到原因。 對環境過敏, 要記錄出現症狀與接觸環境之間的關係。

3. 6個月以內的嬰兒即使出現過敏也很難通過血液化驗查出。 此時給寶寶進行血液檢查, 即使是陰性, 也不能代表沒有過敏, 只有“食物排查+及早食物回避”才是有效方法, 任何化驗檢查都是“輔助檢查”, 只可以作為參考, 不能以過敏原檢測作為初選食物標準。 也就是說, 如果寶寶沒有吃過的食物, 檢測的結果肯定是陰性, 但是不代表寶寶對該食物不過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