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年齡不同,食譜應有變動

貧血大多數起病緩慢, 被家長察覺時往往已是中度貧血了, 爸爸媽媽可以翻開眼瞼部位察看, 媽媽平時要多注意寶寶是否有煩躁不安、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等症狀。

6歲以下的兒童血紅蛋白低於110克/升即為貧血, 其中90%以上為缺鐵性貧血。 主要見於6個月至2歲的寶寶, 可引起身體多個系統的損害, 嚴重影響生長發育。 因此,

寶寶在6個月以前不易貧血, 這是因為在出生前媽媽已給寶寶儲備了頭3~4個月生長所需的鐵, 而4~6個月後要從食物攝入鐵, 如果食物中含鐵量不足就會發生貧血, 是造成這一階段嬰兒貧血的主要原因;早產兒,

Advertisiment
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體內儲鐵量少, 牛奶過敏引起的腸道少量長期出血、營養不良、腹瀉、反復感染等也可能引起貧血。

嬰兒期 (1~12個月)膳食

1、採用純母乳餵養, 則至少應餵養6個月。 如果人工餵養, 則應儘量採用鐵強化奶粉, 這類奶粉中已加入了一定量的鐵, 基本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2、嬰兒自1個月起可在哺乳後加喂鮮果汁, 因鮮果汁中含維生素C, 可促使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增加。 4~5個月後可進少量水果泥。

3、自4~5個月起可加用米粉或麵粉糊(有鐵強化的米粉或麵粉更好), 每次15~20克, 每天1~2次, 其中也可每次加蛋黃1/2個或魚泥10~15克。

4、7~8個月後可用粥或麵條代替米粉或麵粉糊, 每次25~30克, 每天2次。 烹飪時還可加一些肉末、魚泥或動物血及少量蔬菜(切碎)。

Advertisiment
上述這些動物性食物除了富含鐵外, 還含有氨基酸及脂肪等。 它們都能促進同餐食物中鐵的吸收。 所以每次進餐均必須搭配一定數量的葷菜。

小編總結:嬰幼兒的飲食中, 需要補鐵, 才能使寶寶茁壯成長。 既要做好合理搭配, 又要有科學的烹飪方法, 才能使他們獲得足夠的營養。

幼兒期(1~3歲)膳食

1、每日主餐必須保證有瘦肉或禽類、肝、魚25克, 每天雞蛋1只, 豆製品15~25克, 牛乳或豆漿250毫升, 這樣的飲食搭配既供應了豐富的鐵, 又供應了優質蛋白質。

2、每天必須攝入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並于進餐時同食, 以保證體內維生素C的需要, 促進鐵的吸收。

3、每天必須進穀類食物, 如米飯、面、麵包等130~200克。

Advertisiment

寶寶補鐵實效營養羹——棗泥肝羹

用料:紅棗6顆、豬肝50克、番茄半個, 油、鹽適量。

做法:

1、紅棗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後剝去外皮及內核, 將棗肉剁碎。

2、番茄用開水燙過, 去皮後剁成泥。

3、將豬肝去掉筋皮, 用攪拌機打碎。

4、將加工好的紅棗、番茄、豬肝混合拌在一起, 加調味料和適量的水, 上鍋蒸熟即可。

小編總結:紅棗的甜香加上番茄的酸甜, 能使肝泥變得別有風味。 同時紅棗和番茄中的維生素能促進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同時應攝入足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以保證體內維生素C的需要, 促進寶寶鐵的吸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