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幼稚園焦慮症

幼兒入園焦慮一部分為分離性焦慮, 持續時間通常是1—3個月。 有的幼兒一開始高高興興地上幼稚園, 對新環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 而隨著新鮮感的消失, 他們開始想家, 開始哭鬧;有的孩子一入園就表現為大哭大鬧, 不肯上幼稚園;有的孩子則整天眼淚汪汪, 神經質地自言自語“我要回家, 我要媽媽”;還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的種種不適, 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 一回家症狀馬上消失。

一、 分離性焦慮表現
多見於媽媽產後長期在家看護的寶寶或平日媽媽不注重培養寶寶自己動手做事情的意識,
Advertisiment
寶寶因此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對媽媽產生過分依戀, 一旦突然與媽媽分開, 就會出現分離性焦慮的心理障礙――
去幼稚園時不停地哭叫, 甚至不吃不睡, 達兩周以上。
媽媽離開後, 寶寶顯得極度焦躁不安, 但心媽媽會出意外, 擔心自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即使睡在媽媽身邊, 也會總是從睡夢中驚醒, 緊張地哭吵;“我不去幼稚園……”
二、分離性焦慮防治妙招
第一招:從小就應經常與家人以外的大人和小朋友們接觸, 讓寶寶擁有多個玩伴, 同時培養寶寶和陌生人打招呼的習慣, 以免寶寶日後在陌生的環境裡膽小怕生、怕人多及感到沒有安全感。
第二招:當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時, 鼓勵他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給別人玩,
Advertisiment
培養寶寶合群及與人友愛相處的能力。 這樣, 寶寶在將來的幼稚園集體生活中會很愉快, 因而避免發生焦慮。
第三招:在養育中, 媽媽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動手自理, 如吃飯、穿衣、洗手、洗臉、梳頭、大小便等, 不要什麼事情都不讓寶寶動手, 要在他做得確實不好時才幫助一下。 如果寶 過分依賴媽媽, 將不能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因而產生緊張、恐懼和焦慮。
第四招:平日裡每次離開寶寶時, 媽媽可先和寶寶一起玩玩具, 或做寶寶喜歡的遊戲, 在這種愉快的氣氛中和寶寶說再見, 並告訴他何時回來, 給寶寶一個期待, 而且說到做到, 以後媽媽再離開寶寶, 他也會相信媽媽會回來。
第五招:如果寶寶對媽媽離去很不安, 媽媽可在離去時留下常用的物品,
Advertisiment
如照片、圍巾或皮包等來安撫寶寶, 依此緩解焦慮情緒。 當寶寶為和媽媽分離而哭鬧時, 媽媽不要威嚇他, 但也不要因此而發言烴離去的決定, 重要的是要使寶寶明白, 媽媽有事要出去是很平常的事, 媽媽很愛他, 辦完事就會回來。
第六招:在去幼稚園之前, 經常給寶寶講幼稚園的生活, 告訴寶寶那裡有很多的小朋友, 大家在一起會很好玩, 還可以和寶寶玩幼稚園阿姨帶小朋友學本領的遊戲, 依此培養寶寶對上幼稚園的好感, 產生強烈的嚮往。
(實習編輯:朱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